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8 14:5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能够结合时空要素,描述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结合相关材料,能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阐述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认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能够依据时序,描述近代国际法的形成发展历史脉络。认识外交制度的建立是民族国家发展和国际法形成的产物。 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国际法发展进行阐述。分析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征;分析国际法在不同时期对国际治理的影响。认识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是国家治理的进步。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11——17世纪)
封君封臣制度
等级君主制、议会制
君主专制(专制王权)(15世纪下半叶)
路易十四
封建主层层分封,各封建主只服从自己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实际权力有限。
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国王实行专制统治,摆脱教会控制。
民族国家
贞德(1412-1431)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为了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涌现出了民族英雄贞德。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课文导读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学习任务1: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背景/原因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亨利八世(1491-1547)
《至尊法案》
路易十四(1638-1715)
凡尔赛宫
朕即国家
②专制王权的加强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专制王权加强的表现?
A.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B.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这一时期专制王权加强的原因:
特点: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材料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的《圣经》译本。
——张洁颖《从翻译角度看宗教改革和语言革命》
③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材料 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P70第一段
三色旗 法国国旗
《马赛曲》 法国国歌
法国国庆日
⑤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还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⑥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聚焦: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表现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君主认同变成国家认同);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意识越来越重要。
学习任务2:说出民族国家的表现和特征。
特征①独立主权;②由单一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
民族国家的出现,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减少武力冲突。
——教材P70第3段
国际法应运而生。
1.国际法形成的背景/原因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中的该观点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 著,何勤华等译《 》
思考:阅读材料,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战争是主权国家的统治者发动的,也应当由他们来缔结合约结束战争,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国际法和外交制度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者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 》(1648年10月24日)
【史料阅读】
结合所学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位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意义) 。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还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析19世纪欧洲法学家对近代“文明”标准界定的基本特点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战破坏
新的阶段
战后发展
(1)背景 (2)表现
①.苏俄:
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③.《非战公约》
三、国际法的发展:20世纪以来
1.一战后
二战破坏
战后发展
①1945《联合国宪章》
②1946国际法院
③各类国际组织激增
国际法领域大大扩展
内容: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进一步完善
三、国际法的发展:20世纪以来
2.二战后
(1)背景 (2)表现
当今世界国际法的实施存在的局限
1983年底到1984年初,美国在尼加拉瓜的数个港口布雷,严重威胁航行安全。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的背景包括: 。
2.1534年,英国颁布《 》,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 。 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3. 在1625年出版的《 》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奠定了 的基础。1648年,《 》其影响是 。
4.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 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其作用是 。其弊端是 。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的是恭亲王奕訢印行《 》。
5.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 ,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战后,战胜国建立了 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但它缺乏 和权威性。它规定了形成决议的“ ”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年,美、法等国签订了《 》,宣布 。
6.1945年6月,50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确定了 的机制,确定了“ ”原则。1946年, 在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