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课标重点:掌握理学思想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宋词元曲的发展,三大发明成就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少数民族文字创制,认识各民族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课标难点:儒学复兴原因,影响,三大发明影响
时空坐标:
材料:道教是东汉末年产生的宗教,它告诉人们只要出家修道,避世深山,就能羽化成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它要求人们远离凡尘,禁欲苦行,认为这样就能摆脱轮回,最终成佛。佛道的这些理论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很多人躲避现实,不养父母,背妻弃子。--- 《宋明理学研究》
1、理学诞生背景
材料: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商品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儒、道、佛本身均存在缺陷
社会伦理道德开始败坏
2、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即特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宇宙观
世界的本源是理
哲学观
理有客观的统一性,又分别体现在具体事务中。
社会观
理在社会上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
如何保留人身上的“理”,如何寻找世间的理?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思想观点:
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伦理观:儒家伦理道德就是天理;
③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认识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外在探求;
探究: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人欲是指那些超出社会道德规范的过度欲望,天理和人欲的界限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材料: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用外在的高尚的道德律令,来约束内在的沉沦的人心。
材料: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理学本是要求君王和士大夫克己修身,统治者从中窥见了可以利用的门道。最后逐渐僵化、变态
3、理学的官方化
(1)南宋中期,程朱理学形成。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1130年—1200年
(2)宋理宗(1241年),令二程、朱熹等从祀孔庙,程朱理学成为官
方意识形态。
(3)元初,程朱理学在教育界获得支配地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官方统一教科书。
(4)元中期开始科举,经书考试重“四书”,单独出题,考试内容
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
理学影响:
①地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②积极: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人物 思想精神表现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
理统情、自我节制,强调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
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
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③消极: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人怜之者,死
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棠樾贞节石牌坊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理学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反映了戴震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纲常伦理的痛切至深的批判。
实质:以儒家纲常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材料: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 理由何在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考试内容有两种选择: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书。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文学创作不完全理解,认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书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作用比较赞赏。程朱理学作为宋朝新儒学的主流,重视发挥儒家思想在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和树立社会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因而顺理成章地被确定为考试答题标准。
宋元文学艺术
1.宋词:诗歌新体裁;
(1)词的兴起: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朝;
(2)词的特点:
①句式: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②格式:配乐歌唱,固定格式---音乐化和格律 化杂言体诗歌;
(3)繁荣之因:
①物质基础:宋代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繁荣;
②社会基础:市民队伍扩大,生活水平提高,文娱生活需求提高;
③社会矛盾:两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文艺平民化、世俗化
1、宋词
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②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大开大合,气势豪迈
儿女风情,含蓄蕴藉
2、元曲
①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宋词盛行原因
宋朝重文轻武,培养一批优秀文人
商业和城市日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元曲盛行原因
吸取前代文学艺术精华
民族区别对待制度,使得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元曲更通俗易懂,符合市井生活
◎活字印刷术
◎简仪
3、科技
④沈括(北宋)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⑤郭守敬(元朝)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⑥王祯(元朝) 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①活字印刷术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火药 火药被大量制造并运用于军事。
③指南针 运用于航海事业。
◎指南针
民族文字更易保存本民族的习俗、特色,将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共同点:都是模仿汉字字形的基础上创制的本民族文字。
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八思巴字
女真文字
本课小结
儒学复兴
文学艺术
科技
少数民族文字
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兴起背景
理学的官方化
宋词
元曲
理学思辨化、哲学化
逐渐世俗化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思想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