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图1 西藏农奴的人皮 图2 被腌制的西藏农奴小孩 图3 带镣铐劳作的西藏农奴
西藏的民歌这样唱:“山上有没主的野兽,山下没有没主的人。”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要点 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概念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实施前提
设置依据
自治权限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5
1949
1947
1990
2012
1954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探索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
1954年宪法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提出“三个离不开”思想
中共十五大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政策
《共同纲领》
1997
2017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制度的完善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两个共同;五个认同
根据所给的时间点,梳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的历程。
1955
1958
1965
2014
四个要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民族乡1173个
自治县(旗):120个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背景
中国历史纪年表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新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
蜀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唐 五代 辽 西夏 元 明 清
金
十国 北宋
南宋
历史国情: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居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伟大祖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
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居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
②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背景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①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②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③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④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⑤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真题演练
(2017.11·浙江高考·1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右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解析】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③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选择C项符合题意。
C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③1990年 三个离不开
④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确立为……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制度化、法律化)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三个离不开
中共十五大明确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0年
1997年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五个认同;
中共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党章
2014年以来:习总书记强调四个要
“山上有没主的野兽,山下没有没主的人。”
——旧社会西藏的民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意义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交往融合中团结合作,这样的团结合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享有国家赋予的双重权利,各族人民既可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又可以选举地方人大代表管理本民族的地方事务。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
——马寅《中国少数民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P77最后1段
学思之窗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2005年2月)
结合材料,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关举措。
原因: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举措: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经济优惠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
1.“建立蒙民族的自治区”出自 时期的《 》,它还规定实施 制。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成立 。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出自《 》,他还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1984年,《 》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 ”,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 ,还提出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 。
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其内容是 、 、 和 。其中 ,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伟大目标是 。
5.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是 、 、 。
6.中共十九大提出 ;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