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8 15: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何以盛世
一、末代王朝的辉煌与鼎盛:“康乾盛世”
盛世滋生图1759年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 100多年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何以盛世——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领域 康熙时期 雍正时期 乾隆时期 康乾盛世的表现
政治 措施: 措施: 措施:
军事 措施: 措施: 措施:
经济 措施: 措施: 措施:
文化 措施: 措施: 措施:
何以盛世——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领域 康熙时期 雍正时期 乾隆时期 康乾盛世的表现
政治 措施: ①密折制 ②册封五世班禅 ③理藩院 措施: ①设立军机处 ②密折制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理藩院 措施: ①密折制 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③理藩院 政局稳定
疆域开拓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国家版图的奠定
军事 措施: ①收复台湾 ②雅克萨之战 ③平定噶尔丹 措施: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措施: ①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伊犁将军 经济 措施:摊丁入亩 措施:摊丁入亩 措施:摊丁入亩 人口增长
工商业繁荣
文化 措施: 措施: 措施: 编撰《四库全书》 明清小说和戏曲
密折制
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处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
——《国史大纲》钱穆
官员上奏——通政使司进贡——内阁大学士票拟——皇帝阅批
局限性:公开的,程序繁琐,容易泄密
官员奏折(密封报告)——皇帝批阅
特点:迅速、机密、简便
实质:官员与皇帝的单线联系
影响:①便于皇帝直接、广泛的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行政效率③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④但会造成皇帝专权独断
历史价值:是最直接的原始文献史料
军机处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职权:由军机扩展到所有机要事务
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处于皇帝严密监督之下。
特点:人员简练,办事迅速机密(简、速、密)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
疆域开拓与巩固
元:澎湖巡检司
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设台湾府
光绪:台湾正式建省
元:宣政院
顺治:“达赖喇嘛”的称号
康熙:“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设驻藏大臣
乾隆:金瓶掣牵制度
西汉:西域都护府
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
康熙:中俄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内地分立18省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包南海诸岛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西 伯 利 亚
北接西伯利亚
何以盛世——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据统计,康熙24年(1685年)全国共有耕地6亿亩,到乾隆终年(1799年),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则迅速增至2040亿斤。人口从1700年前后的约1.5亿增加到1794年(乾隆59年)的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中国的城市也有很大发展。到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城市以下的墟市集镇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如南京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有丝织工人数万人,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何以盛世——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1)长期动乱之后, 人心思治;
(2)康雍乾三代帝王勤政且具有雄才大略;
(3)实施了正确的治国思想和方针政策;
(4)政策具有连贯性。

由盛转衰的表现及原因
何以危机
1、内部危机
①“饥饿”的盛世: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
到了清朝中期,荆襄地区的人口也达到了它所能容纳的最大限度,一旦遇到灾荒,或失去生活来源,流民与棚民就沦为流氓无产者,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土壤,秘密宗教白莲教在流民中广泛传播,形成一种松散的互助组织。——《国史十六讲》樊树志
在经济繁荣、社会开发的背景下。康熙后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摊丁入亩”,清朝人口膨胀迅速。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
人口压力的负面影响: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粮食减少,粮价上涨
人口过剩,社会动乱
1、内部危机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臣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
和珅藏宝楼“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②“腐败”的盛世:高度集权与政治危机
文字狱
(文化专制)
读书人,最不济。
背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劝世道情》清初,徐灵胎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禁毁的书籍达几千种,其中全毁2453种,抽毁402种,销毁书版50种,销毁石刻24种。
根据《清代文字狱档》所收录的文字狱档案,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五十三年(1788年)的四十七年中,就有文字狱五十三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从压制汉人的民族意识发展到对诗文字句望文生义, 吹毛求疵,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1、内部危机
③“懦弱”的盛世:装备落后与军事危机
2、外部危机
康乾盛世的时候,世界在干嘛?
同一个时期,英国正在酝酿着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6年,美国发布《独立宣言》,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9,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白银)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
贸易“全球化”再露端倪
西方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清朝在干嘛?
清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海禁时期(1644年—1683年)
多口通商时期(1684年—1756年)
广州一口通商的闭关时期(1757年—1842年)
“闭关自守”的原因:
统治者缺乏对世界形势的认识
自给自足小农思想根深蒂固
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闭关自守”的结果: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出现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3)腐败的严重加深了社会矛盾;
(4)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何以危机——由盛转衰的表现及原因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