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8 15: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人行天地间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己”

见“自己”——儒学复兴的背景
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道教中修炼养生、佛教中因果轮回等观念流传开来,人们烧炼丹药,追求长生,或者写经造佛,修建寺观,以求冥福。
——曹大为 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
相信神佛
脱离真实
迷失自我
问题:“自己”去何处?

见“自己”——儒学复兴的背景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小重山》
宋 赵佶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陵海,艳都城。
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
龙楼一点玉灯明。箫韶远,高宴在蓬瀛。
关注个人情感,追求个性表达
话本《大宋宣和遗事》
哲宗崩,徽宗即位。说这个官家,才俊国人,口赓诗韵,目数群羊;善写墨君竹,能挥薛稷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法。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论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
问题:何以见“自己”?

见“自己”——儒学复兴的背景
国家屡朝取士,不以体用为奉,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指胡瑗)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
——《宋元学案·安定学案》
学术为现实服务
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树立基本价值观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问题:何以见“自己”?

见天地

见天地——儒学复兴的内容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涅槃成佛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得道成仙
问题:天地在何处?

见天地——儒学复兴的内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而不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宇宙本原,也称“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物物皆有理。如火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陈氏遗书》
理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①宇宙观:
程颢
程颐
朱熹
问题:天地在何处?

见天地——儒学复兴的内容
②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最终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
——《朱子语类》
③认识论
方法论:
深刻探究万物,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格物致知
问题:何以见天地?

见天地——儒学复兴的内容

三纲五常
万物本原
天地
人世

“格物致知”
“存天理,
灭人欲”
圣人
程朱理学:包含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注重抽象思维
客观唯心倾向
思辨哲学发展

见天地——儒学复兴的内容
郭守敬 简仪
活字印刷术
《武经总要》所载火药武器
宋朝罗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
元 王祯 《农书》
元 郭守敬 《授时历》
问题:何以见天地?

见众生

见众生——儒学复兴的影响
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朱熹《童蒙须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塑造民族性格;注重气节道德; 强调责任使命。
《四书章句集注》
问题:何以见众生?

见众生——儒学复兴的影响
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
为民见众生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朱熹园
恳请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