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程标准:
1.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2.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世界
● 时间:公元5世纪~15世纪
● 概况:
欧洲
封建社会
王权、教会
庄园经济
基督教
亚洲
阿拉伯帝国——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印度、日本、新罗
奥斯曼帝国——跨三大洲的统一帝国
其他地区
非洲、美洲等地区文明古国的兴起
西欧
东欧
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问1:西欧封建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特征一:封君封臣制、王权软弱
材料一 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与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代代相传。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具有契约关系;
王权管理松散,封建割据;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播种地
播种地
休耕地
铁匠铺
教堂
谷仓
果园
磨坊
烘烤间
村庄
公共草地
神父的房子
问1:西欧封建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材料二 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
特征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大量使用农奴劳动;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问1:西欧封建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出 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 婚
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
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
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材料三 ……以后又设置得到法律充分承认的什一税,教会的地位因此进一步加强。到丕平时,什一税已被作为一项法律上应承担的义务看待,查理曼则在法律上完全批准了它。什一税不仅主教们可以征收,而且各教区神父也可以征收和使用。再者,由于教徒不断把土地捐赠给教会,使教会地产增加,到了加罗林王朝早期,教会已占有全法国土地的三分之一。
——[美]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
特征三: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经济:拥有大地产,征收十一税;
政治:教阶制度;教权高于王权;
思想:控制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思考:世俗权力和教会权力是否各自独立、没有任何关联?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政教冲突
逐步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497年法兰克王国创建者克洛维接受洗礼
政教合作
中世纪初,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合作
中世纪后期,教权逐渐凌驾于王权之上
(卡诺莎之辱)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问2:中古后期的西欧社会有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必须)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王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中世纪末期,王权加强,教权衰落
(宗教改革)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问2:中古后期的西欧社会有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 ——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工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和自治;市民阶级兴起;
材料六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 中古后期的变化 中古西欧文明的多元特征
政治 封君封臣制 封建割据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形成;城市自治;议会起源
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度 工商业繁荣; 庄园与农奴制瓦解;
精神 (文化) 基督教文化垄断 市民文化(世俗文化); 大学兴起(世俗教育)
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
小农经济、农奴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
基督教文化、市民文化、日耳曼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等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2、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材料一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拜占庭帝国的特点。
政治:延续专制;法律成熟;
经济:工商业发达;
文化:承袭基督教正统,独具一格;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
2、俄罗斯帝国
东欧基本特征:
区域大国,中央集权,东正教
9世纪
13世纪中期
16世纪初
17世纪末
1547
莫斯科公国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
金帐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
地跨欧亚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622-1258)
①7C初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
②622麦地那建立政权,632基本统一半岛
③8C中期地跨三洲
④1258年灭亡于蒙古西征
奥斯曼帝国(1299-1923)
①13C奥斯曼建立,征服小亚细亚
②14C征服巴尔干、东南欧部分地区
③1453灭拜占庭,定都伊斯坦布尔
④16C后期地跨三洲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中央设各部大臣;地方行省由总督治理。
经济:工商业繁荣(阿拉伯商人);都城巴格达
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桥梁”
问3: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原因:①积极主动吸收古代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文化,并融合创新;
②地处交通要道,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
③农业、工商业、城市等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世界历史》
智慧宫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中央设各部大臣;地方行省由总督治理。
经济:工商业繁荣(阿拉伯商人);都城巴格达
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桥梁”
奥斯曼帝国
政治:苏丹集政治、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宰相、教长和财政总监对苏丹负责。地方设总督。
经济:一度繁荣;伊斯坦布尔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苛捐杂税;控制亚欧商路,贸易垄断。
政治的相同: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
经济的不同:阿拉伯帝国:政府鼓励,促进经济繁荣和世界贸易;
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阻碍世界贸易发展。
对外来文化的不同:阿拉伯帝国:吸收和融汇东西方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强征苛捐杂税,阻碍了文化传播交流。
问4:比较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异同?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2、中古南亚:印度
笈多帝国(4-6C):中古印度的黄金时期
几乎征服北印度,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种姓制度仍然存在
印度教成为主要宗教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2、中古南亚:印度
德里苏丹国(1206-1526)
①13C初,由中亚的突厥人建立,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苏丹掌握大权;中央设掌管税收和军事的各部;地方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穆斯林担任要职。
阿拉伯帝国体制的延续者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3、中古东亚:日本、朝鲜
秦汉之际
中国的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入
17 世纪
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
6-7世纪
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46年
“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10世纪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新罗初步统一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7世纪末
10世纪初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制
14世纪末
16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日本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政治 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划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
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
文化 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体制特色: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仿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
3、中古东亚:日本、朝鲜
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各藩诸侯王,效忠于幕府
将军和大名的家臣
幕府统治日益腐朽;倒幕运动
三、古代非洲文明
(1)成就:
①农业: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②畜牧业:驯养牛,引进羊(绵羊、山羊)
③冶铁技术
(2)扩展:从西非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大部分地区
班图人的贡献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 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外贸发达,城市繁荣
西非 加纳、马里、桑海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外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南非 津巴布韦 11C末建立,14-15C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
8—13世纪初加纳
13—15世纪马里
15—16世纪桑海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
10-15世纪东非沿海产生一系列国家
4世纪阿克苏姆
王国进入鼎盛
四、古代美洲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1)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2)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区域 文明 时间 成 就
中美洲 玛雅文明 前1千纪初-16世纪初
中美洲 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
南美洲 印加文明 12-16世纪
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庙宇;
种植玉米为主;陶器;
独特的象形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
松散的王国:上层垄断官职和军队;被征服者由原部落首领管理,缴纳贡赋;
农业是基础,“浮动园地”;
太阳金字塔,城市建设(特诺奇蒂特兰)
统一大帝国:国王集权,机构完善,划区设官、贵族政治;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完善的道路系统;移民;(马丘比丘遗址)
四、古代美洲文明
印加人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水平,说明古代帝国治理会有某些共性,也说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中古世界呈现出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各大洲文明之间有所联系,相互影响,又各不相同,特色鲜明。
多元分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