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课件(共22+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课件(共22+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8 13:30:20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想一想:水珠哪里来的?
有很多水珠。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这个类似的现象
将一瓶矿泉水从冰箱拿出来后,过一段时间瓶子外会出现什么?
情境导入
早晨绿叶上的露珠
冰啤酒瓶外的水滴
观察下列现象,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1.知道什么是液化。
2.了解液化的方法。
3.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学习目标
小水珠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冬天说话时,口腔中吐“白气”?
早晨的大雾
像水蒸气变水那样,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
条件:热的气体遇冷,越冷液化越明显。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课堂探究
液 化
液化本质: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
观察与思考
在试管A未放入容器B前,先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A中会遇冷液化为水.过一段时间再测容器B中的水温.它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这说明什么?
升高了
液化放热
实验与探究
1.用嘴对准自己的双手呵气,几秒钟后手有何感觉?吹气呢?
2.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严重,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烧水、做饭的时候,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很厉害,就不只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还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的缘故。
观察与思考
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可以使任何气体液化,但压缩体积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需在一定温度下压缩。
小结与归纳
注意: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
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液珠。
液化现象:露、雾、“白气”、“冒汗”。
例:(1)烧开水的“白气”:水沸腾时形成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2)冰棒周围的“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
石油液化气是怎样液化的?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观察与思考
1.气体液化的方式:
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压缩体积
2.“白气”是小液滴,属于液态
本课小结
1.打开电冰箱的门,可以看到冒出一些“白气”,这是
形成的。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液化过程的是( )
A.冰雪消融 B.云开雾散
C.嘴里呵出白气 D.地上的水变干
C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随堂训练
3.医学上利用液态氨等物质汽化时 大量的热,使局部组织冷冻后切除。
吸收
4.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装酒精的容器中抽出,它的示数(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D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
B.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
C.冬天屋顶有一层霜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共22张PPT)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想一想:酒精哪里去了?
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酒精逐渐消失、同时有凉的感觉。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这个类似的现象
在手背上涂些酒精,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什么感觉?
情境导入
烧水时电水壶冒白雾
下雨后的地面慢慢也会变干
装有水的水缸,时间长了会变干
生活中的现象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吸热。
2.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3.能用汽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学习目标
蒸发和沸腾
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一杯水敞开口,过一段时间水面将有什么变化?同样一杯水用酒精灯烧开,一段时间后水面有没有变化?它们降低的快慢一样吗?
想一想:
观察与思考
汽化有两种方式: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课堂探究
沸 腾
观察水的沸腾
这个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min
二看:
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
四画: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
沸腾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水在沸腾前,气泡_____,
沸腾时 。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在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
较小
较大(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
较大
变小
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
停止对水加热,水__沸腾。可见沸腾__吸热。
不能
需要
99
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
小结与归纳
沸腾的现象:
(1)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①提高水的初温
②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③在烧杯上加盖,减少热量损失
④减少水量
观察与思考
实验中如何缩短加热时间?






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 发
1.蒸发的特点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
温度
部位
程度
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致冷性
作用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2)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液体的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比较


点 蒸发 沸腾
发生温度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温度变化 降低 保持不变
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要吸热
本课小结
1.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C
随堂训练
2.下列陈述中与液体的蒸发快慢没有关系的是( )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的质量越多,蒸发得越快
C.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D.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B
3.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
C
4.如图所示的“水浴”加热装置中,M容器和N容器中盛的都是水,当M容器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对N容器中水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
A.N容器中的水不会随之沸腾
B.N容器中的水将一直不断吸收热量
C.N容器中的水温度达到100℃后不会沸腾
D.N容器中的水温度不会达到100℃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