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8 08: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知识点一 秦的暴政 表现:①沉重的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刑罚 。④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⑤ 更加残暴。
知识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
1.(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戍守误期,按秦律要被处死。
2.(1)起义时间: ,(2)领导者: ,(3)地点: ,
(4)口号: ,(5)政权: ,(6)结果: 。
4.大泽乡起义失败后, 、 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项羽领导的军队在 中
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 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投降,秦朝灭亡。
知识点三 楚汉之争
1.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 ,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
2.结果: 及部下被包围在垓下, 兵败,突围后自刎, 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残酷
赋税
秦的暴政
楚汉之争
207
西楚霸王
汉王
项羽
项羽
刘邦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大泽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楚
失败
项羽
刘邦
巨鹿之战
秦二世
第一步 自主学习 环节1 教友检查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 11 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及意义,了解“文景之治”的措施及影响。
2.初步养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第一步 自主学习 环节2 教师助学
互助提纲
1.西汉的建立
时间、都城、开国皇帝、建立之初面临的问题
2.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措施(内容)、作用
3.汉高祖之后又有谁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第一步 自主学习 环节2 教师助学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刘邦(汉高祖)
刘邦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4.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材料1: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材料2: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分析汉初面临的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问题:(1)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原因:(2)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怎么办呢?
一西汉的建立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陆贾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事情越烦越乱天下,法越滋长,坏人更旺,兵马增设而敌人越多。秦国不是不想治理国家,但失去的,于是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原因。)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陆贾想让汉高祖认识到什么?据此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休生养息政策
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二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
阅读教材P55,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1、原因:
为了巩固西汉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二) 休养生息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①兵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
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鼓励生产: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③轻徭薄赋: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
④减轻徭役: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措施
结果
休养生息政策
材料一:兵罢皆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汉书·高帝纪》
材料二: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复勿事二岁。——《汉书》
阅读教材P55,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二休养生息
(三) 文景之治
看课本找出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死,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经济: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②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政治:①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②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生活:①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②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体以
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
措施
三文景之治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3
“文景之治”的内容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总结文景之治的措施(内容)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第一年,随复收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
“文景之治”的内容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分析总结文景之治的措施(内容)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大三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兽性部位和行刑程序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
“文景之治”的内容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分析总结文景之治的措施(内容)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华浮华
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òu )、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上常衣绨(tì)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è )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3
“文景之治”的内容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分析总结文景之治的措施(内容)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淮书》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治国效果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局面称为“文 景 之 治”。
阅读材料,思考文景之治的影响。
第二步 探究释疑 环节1 师友探究
秦陵兵马俑
汉文帝的霸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
汉景帝阳陵丛葬坑出土
第三步 理解巩固 环节2 教师提升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都城:
时间:
原因:
措施(内容):
影响:
影响:
人物:
第三步 理解巩固 环节1 师友巩固
面临问题:
措施(内容):
人物:
汉文帝、汉景帝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刘邦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汉初经济凋零,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
①②③④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
①②③④
政治清平,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B
2、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C
3、习近平主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秦二世 D.文帝和景帝
B
第四步 互助提高 环节1 师友检测
4.(2022年四川泸州)《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 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 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5.(2022年天津)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 勤俭治国 B. 勤于政事
C. 善于用人 D. 虚怀纳谏
A
A
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比较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徭役 修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刑罚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第四步 互助提高 环节2 拓展提升
第五步 总结归纳 环节1 师友总结
1.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
2.我想对师傅(学友)说_________
西汉初建,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实行休养生息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出现“文景之治”
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第五步 总结归纳 环节2 教师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