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课《陶罐和铁
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合作表
演故事。
3.体会寓言的寓意,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
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
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
咱们把他俩请出来,好不好
2、出示课件认识陶罐和铁罐
3、你们喜欢哪只罐子 说出喜欢的原因。
4、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直接点题,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课件出
示词语)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老师范写易错词语。
设计意图:在词语中认读生字,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和理解。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讲国王的御厨里,铁罐自恃坚
硬,奚落、侮辱、威胁陶罐,陶罐谦和争辩,埋在土里许多年后,
陶罐成为文物,铁罐却锈烂为泥土,不复存在。
4解释“奚落”的意思,引出下文。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对
课文的阅读兴趣。
四、 进入文本,学习1——9自然段,品读理解。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指名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4、指名回答。(板书傲慢)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6、指名回答。(板书谦虚)
7、教师指导读:现在让我们摇身一变,变成两只罐子,读读它
们的对话,要读出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来。
8、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9、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0、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
陶罐说话呀 (因为我坚硬无比 ……)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抓住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
和陶罐的谦虚。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五、 探究陶罐和铁罐的命运
1、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快速
阅读第10---17自然段。(出示课件)
2、 学生自由探讨。
3指名回答。(用文中的语言)。
4教师总结: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
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被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变
化。
六、 说写体会
1.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
呢 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教师小结: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只看到
自己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
短处,不能取笑他人,要相互尊重,与人和睦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谈感受和自己的想法,悟出这则寓言所蕴含
的道理。
七、讨论寓意
1、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个口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文中的寓意,并能恰当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 作业:
把《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 板书设计:
陶罐-------谦虚
铁罐-------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