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50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用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3.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A.H2 B.Cl2 C.NaOH D.NaNO3
4.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 9 16 3
反应后的质量/g x 20 1 7
A.反应中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1
B.物质丙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5
5.在化学反应中,已知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6.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8.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只含碳、氢元素
B.消耗氧气32g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0.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二、填空题
11.下列各项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一定改变的是______,可能改变的是______。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个数、③分子种类、④分子个数、⑤元素种类、⑥元素质量、⑦物质种类、⑧物质总质量
12.分析下图内容并回答问题。
(1)图中海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3)图试管A中的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检验B管产生气体的方法为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4)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5)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13.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回答下列问题:
(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填符号)。
(2)重庆市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中,与保护空气有关的是 (填序号)。
A.加强大气监测 B.把工厂烟囱造高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焚烧塑料垃圾以减少污染
(3)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两种无毒的且为空气成分的混合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符号_____。
三、实验题
1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_。
小红按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经研究该黄色固体是Mg3N2,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进行实验】
(2)步骤Ⅰ: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Ⅱ: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左右。
步骤Ⅲ:步骤Ⅱ结束后,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蒸发皿中有黄色固体出现。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①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在步骤Ⅲ“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实验拓展】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镁带替代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
(4)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
15.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每序号,下同):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做硫燃烧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往往还要考虑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装置漏气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四、综合应用题
16.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
(1)从宏观上观察:m端是电源的______极,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可用______检验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电解水的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是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2)从微观上分析:电解水的反应中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用化学符号填写,上同)。由此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3)有关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C.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D.水分子的能量
(4)下图能表示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 B. C.D.
五、科学探究题
17.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设计了A、B、C实验。已知A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B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试管仍然放回烧杯,反应时烧杯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时将试管中的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钙粉末混合,试管仍然放回烧杯,两种物质反应后,天平的读数填 _______________ (“减小”、“不变”或“增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3)丙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也使天平平衡了,其初次称量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___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数目 ②分子种类、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
1--10DADDC BCABC
11.①②⑤⑥⑧ ③⑦ ④
12.(1)混合物
(2)离子
(3) 氢气 正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AC
(5)AB
13.(1)N2
(2)AC
(3)N2、CO2
14.(1) 不同意 所有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镁燃烧是镁与空气中氧气等发生反应
(2) 除尽空气中的氧气 小于
(3) 不能 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反应
(4)O2比N2化学性质活泼(合理即得分)
15.(1) A 将集气瓶放平,向其中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2) D C 操作是否优化
(3) 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 ABD
16.(1) 负 2:1 带火星的木条 电
(2) H2O H、O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C
(4)D
17. 产生蓝色沉淀 减小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脱离体系 锥形瓶没有冷却至室温便进行称量,反应放热使小气球鼓起,产生浮力造成天平不平衡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