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8 1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桥》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课文。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这些小说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闪现的人性光辉。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学习《桥》,需让学生用心体会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后练习先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老支书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单元情境】
困境中人性的光辉 ——你是这样的人
为最感动自己的英模人物写颁奖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联系人物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梳理老支书与其他人物的矛盾,感受老支书的形象,为他写颁奖词。
【教学重点】
梳理老支书与他人物的矛盾,感受情节推进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通过梳理情节冲突,具体感受老支书的形象。
【设计说明】
教学活动一:梳理单元人物面临的困境
本单元设置了为最感动的英模人物写颁奖词,第一课时通过表格梳理,引导学生整体关照单元。
通过表格的梳理,学生能够关注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学生通过对“面临的困境”“作出的选择”这两个内容的梳理,能够初步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形成对人物的整个感知。
活动二:梳理老支书与其他人物的矛盾
“作家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是直接对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加以概括呢?还是间接通过对话和动作加以揭示呢?就小说的本质而言,后者是他特有的手段。”
——《小说鉴赏》
《桥》这篇小说主人公,正是运用了语言与动作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这篇微型小说,真正震撼人心的,是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我们试问,读了小说,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一定会有人脱口而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等等漂亮而又准确的词语。但脱离了情节、没有经历思想的历练与沉淀,这样的回答是苍白的。本活动聚焦人物矛盾,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特点。聚焦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在抽丝剥茧中,体会老支书面临的困境,感悟他在困境中的艰难,感动于他作出的抉择。
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留白,老支书“党员”的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对“党员”这一形象的认知。情境设计为老支书写颁奖词 “你是这样的人”,引导学生结合关键情节把对老支书党员的形象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来。
【教学设计】
活动一:梳理单元人物面临的困境
师:今天我们要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了。这一单元,我们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你们接触小说。这次以单元的方式接触小说,目的是什么呢?
1.出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生齐读)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梳理,初步交流桑娜、老班长遇到的困惑,作出的选择。
3. 引入任务:学习完这个单元,我们将召开以“困境中的人性光辉”英模颁奖典礼。我们每位同学也要做出选择。
最感动你的人物,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活动二:聚焦人物
1.师:看着图片(10秒)静静思考,《桥》这篇小说写了很多人物?请指出我们的主人公。 出示:这是谁的故事?( 找出老支书 )
2.关键词 身份 他是谁?
预设: 老汉 党支书 父亲 丈夫
3.其他人物有:群众 喊了一声的人 小伙子
引导梳理:主人公与这些人物发生的事,就是小说的重要情节。如果你仔细阅读,你甚至会发现,他和这里面的很多人是有冲突的。
出示: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4.探讨:情节对人物塑造的作用(6分钟)
梳理故事情节:
找出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说一说老支书与谁有冲突?
结合情节说说老支书是怎样的人?
交流冲突一:乱哄哄的人们
师:在了解一个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咬文嚼字。
1.形成解释:乱哄哄的人们—— 你能理解吗?(联系环境描写)
2.引导:这样的环境下,这样乱哄哄的人们,老支书的形象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对比)
3.形成解释:像一座山 山给人稳定(稳如泰山)给人安全感。
小结形象:受人拥戴的老汉像靠山站在了逃难的人群前。板书:靠山
交流冲突二:党员也是人
师:老支书和谁有矛盾?出示文本:党员也是人。
1.形成解释:党员(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喊了一声的人(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2.链接环境,体会描写特点(对比)
3.朗读,读出形象:冷静;读出形象:冷冷地
出示文本: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聚焦冲突三:揪出小伙子
1.抓住关键词,描述冲突。
2.对比发现形象的不同:老支书对其他人冷静,对小伙子凶得像豹子。
3.启发:对待其他人,老支书有关心、有冷静,怎么对小伙子凶得像豹子?
4.初步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支架:形象——父亲: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凶得像只豹子。儿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在后面。
活动三:聚焦环境
出示学习任务:画面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聚焦:
1.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交流:这样的环境描写还有(提取关键信息)。
学法:体会环境描写特点,分条梳理这样描写好处——营造危急的氛围;
对比老支书的表现,分条梳理体会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活动四:写颁奖词
1.引导谈话
师:小说家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老支书的形象。
他不惧危险,站在乱哄哄的人群前,他怎样的人?
他面对责难,冷静地应对,他是怎样的人?
他面对儿子,把他揪了出来,让儿子面对危险,他是怎样的人?
这样的人,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优秀党员形象的缩影......
2..链接生活中优秀党员视频
3.结合小说结尾,为老汉写一段颁奖词。
思考:他是不是铁石心肠?他爱自己儿子吗?儿子恨他吗?
生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