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八次测试
生物
2022年10月23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A、C、D 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DNA 解旋酶可以存在于 B 内
C.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 C 中
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
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表示从细胞体到轴突及末梢),电表的电极连
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 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 1 次偏转
C.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图中 ac 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 Na+内流所致
B.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C.图中 ae 段 Na+和 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1
受到惊吓刺激时,人体短时间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应激反应。下图表示人体肾上腺髓质
细胞内酪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肾上腺素的简化过程。下列与肾上腺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必须摄食富含酪氨酸的食物,机体才能合成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后须经过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控
D.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细胞内肾上腺素的合成过程会增强
如下图所示:图 1 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图 2 为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
对血糖平衡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导致图 1 中过程①⑥加快.
B.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均可作用于肝细胞,分别促进图 1 中的②和⑥过程
C.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相互协同,共同维持人体的血糖平衡
D.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图 1 中的⑤⑥⑦过程受阻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 C 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
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HIV 入侵人体后,会感染人体的细胞 2
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 2、细胞 3、细胞 4、细胞 5 D.物质 a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2022 年 5 月初以来,已有 20 多个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传播。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
猴痘的有效性约为 8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体酶可防止猴痘病毒对机体的侵袭,这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
B.病毒经人体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暴露细胞表面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C.天花疫苗可以用来预防猴痘可能是由于两者之间抗原相似,猴痘病毒可被同种记忆细胞和抗体识
别
D.我们已经有了疫苗预防猴痘病毒,因此完全不用担心猴痘病毒会对人类造成太大的影响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简称流感病毒,其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下列关于
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的免疫反应及相关预防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免疫细胞依靠自身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流感病毒的 HA 和 NA,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B.B 细胞受到流感病毒和辅助性 T 细胞的双重信号刺激后被激活,进而分泌抗体
C.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可发生变化,可诱导细胞毒性 T 细胞与之结合
D.接种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患流感,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也可以预防流感
“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免疫长城”。目前我国有三类新冠疫苗(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
组亚单位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灭活疫苗由灭活的新冠病毒制备而成,无致病性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新冠病毒 S 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内制成C.重组亚单位疫苗是利用重组流感病毒生产的抗原蛋白疫苗
D.三种疫苗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人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免疫力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这是一种 RNA 病毒。下列有关人体对抗
EBV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辅助 T 细胞,这是特异性免疫
B.病原体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抗原呈递细胞中的溶酶体处理病毒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EBV 感染康复者血清中的病毒抗体,可用于治疗并长期预防感染
3
目前新冠病毒已出现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种——德尔塔毒株,当德尔塔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激发
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目前接种新冠疫苗仍是预防德尔塔病毒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可识别包括德尔塔病毒在内的多种抗原
B.一个记忆 B 细胞只能识别如德尔塔病毒的一种抗原
C.在德尔塔病毒激发下,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D.新冠疫苗分两次或三次接种是为增加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数量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治疗证实,将受 VZV 感
染后痊愈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
( )
A.能与乙体内的 VZV 结合形成沉淀,后被淋巴细胞吞噬消化
B.能够促进辅助性 T 细胞分裂和分化,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
C.能够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 VV 感染的靶细胞
D.具有特异性,能够增强乙对 VZV 的抵抗力,但不会长期存在
为探究某种疫苗对病毒的预防能力,科研人员选取健康小鼠注射疫苗。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一个月后,进行了病毒侵染实验。下图为实验期间对小鼠抽血检测病毒含量和对应抗体含量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曲线 1、2 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
曲线 3 说明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更多抗体
注射疫苗可能是某些疾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D.免疫缺陷病的患者不能注射减毒活疫苗来预防疾病
不同处理方式的小鼠体内病毒与对应抗体含量变化图
今年的 1 月 10 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为一名 57 岁的男子进行了转基因猪(该转基因猪经过了基因编辑:修饰或敲除部分基因)心脏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该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 2 个月去
世,具体原因还未报道,但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 T 细胞的作用
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转基因猪的心脏引起的免疫排斥作用相对较弱
D.对动物基因进行编辑不存在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
如下图实验,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
4
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单侧光照
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
给以光照(如图所示)。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a 不弯曲、b 不弯曲、c 向右弯曲
B.a 向右弯曲、b 不弯曲、c 向右弯曲 C.a 向右弯曲、b 不弯曲、c 向左弯曲 D.a 向左弯曲、b 不弯曲、c 向左弯曲
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 K+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 Na+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
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和 K+进入神经细胞内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由图中三条曲线 a、b、c 可知,细胞外液中 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 Na+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和最终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 Na+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其中 GLUT 是脑神经细胞膜上
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细胞后,能促进突触后神经元吸收 Ca2+
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能抑制脑神经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细胞后,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来抑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胰岛素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来抑制脑神经细胞吸收葡萄糖
我们在电视剧中可以见到“唤醒植物人”的细节:虽然患者认知能力完全丧失,但是家人天天呼唤他(她)的名字、和他(她)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事情,天天擦拭身体、按摩身体,输氧用药等。最
终在呼唤中,开始动了动手指,最终慢慢苏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5
选项 康复措施 主要的原理或机理
A 定时用药 激发机体产生激素和生长因子以诱发神经发生
B 天天按摩和牵拉四肢 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和正常的机能丧失
C 讲故事、呼唤 刺激受损的细胞分裂、分化,从而恢复脑功能
D 输氧、喂食 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A.A B.B C.C D.D
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如 CMTM6、PD-L1 等。CMTM6 基因表达受到干扰会抑制 PD-L1 基因表达。PD-L1 可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诱导 T 细胞凋亡,以“逃逸”免疫系统
的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肿瘤细胞表面的 CMTM6 和抗原都可能是该细胞特有的产物
B. 采用抗 PD-L1 抗体作为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缓解病人免疫力的下降
CMTM6 基因表达受损的肿瘤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部分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B.用生长素处理番茄未授粉的柱头可以得到无籽番茄
C.单侧光照会导致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
D.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是部分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⑤五个过程,a、b、c 代表不同的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天,冷觉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到位于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
枢,引起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稳定。同时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部位产生冷的
感觉,引起我们主动添加衣物。
(2)垂体分泌 b 激素的量受到两种激素调节,这两种激素间的作用关系为_________作用,②~⑤
过程中属于反馈调节的是__________,此外,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还存在___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胰岛______细胞
并使其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
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对________________细胞起作用。
(4)_______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并调节
血浆渗透压。
6
2020 年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肺炎疫情。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 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 ACE2 相互识别,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 S—蛋白作为_________刺激淋巴细胞,使机体产生_________性免疫反
应,人细胞膜上的 ACE2 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2)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强烈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_______对
病人进行治疗,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3)科学家采集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相关抗体的水平,结果如图。据此分析,应选取_______的 B 淋巴细胞用以制备大量的抗体。
(4)患者康复后一段时间,若再次受到该病毒的攻击,机体内相应的____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
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并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5)由图甲可知,B 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_个信号刺激和物质_______(填字母)的作用。①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原。
(6)新冠疫苗设计的原理是让人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故可采用灭活的病毒、____________等
来制造疫苗。
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 mRNA 疫苗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纳米脂质颗粒中 LNP 能使 mRNA 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mRNA 疫苗通过胞外递送到胞内后可能面临内体逃逸和胞内免疫两个难点,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封装在 LNP 中的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 mRNA 疫苗以________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
内体小泡,之后从内体小泡逃逸,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________,产生的抗原蛋白分泌到
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
的免疫力。
(2)若内体小泡内的 mRNA 未实现逃逸,则会被_____________识别,使该外来 mRNA 降解;若
逃逸成功也需逃避_____________的识别,以免被降解。
7
(3)DNA 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 DNA 疫苗相比, mRNA 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 mRNA 疫苗不会进入________内,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
因组中的风险。然而 RNA 疫苗的临床应用仍受到限制,试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病毒,国家提倡在注射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再注射一针加强疫苗,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三针新冠疫苗也不能
够保证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参考答案
1—5 D C D A D 6—10 D B D B C
11—15 B C D D D 16—20 B D C D A
21—25 ABC ABC ABD ABC ABC
26.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相抗衡 ④⑤ 分级调节
(3) B 神经和体液调节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4)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27.
(1)抗原 特异 糖蛋白(或蛋白质)
(2)免疫抑制剂
(3)甲
(4)记忆
(5)两 a 吞噬、处理和呈递
(6)减毒的病毒
28.
(1)胞吞 翻译 抗体 记忆细胞
(2)TLR3和TLR7∕8 NLRs
(3)细胞核 mRNA自身稳定性较差,在体内递送时会被体内相关酶降解
(4)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且病毒变异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