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月考答案
1——5 DBCBB 6——10 DBDCC 11——15 CCDDD 16——20 DCACC
(14分)
(1) 物种(2分)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分)
协同进化(2分)
小熊猫(2分)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2分)
(3)生存斗争(1分) (4) 无关(1分)
(5)抗生素对家蝇进行定向选择,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2分)
(12分)(1) 组织液(1分) 血浆(1分) (2)无机盐、蛋白质(1分)
(3)①④⑦(1分) (4) 组织液 (1分) 自由扩散(1分)
4 (1分) 、 (1分)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分)
(5)(3分)
23.(18分) 6(2分)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分) 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分)
刺激A点,检测N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刺激B点,检测M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4分)
外(2分) 下移(2分)
河豚毒素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阻碍(抑制)了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或钠离子内流)(2分)
b、c、d(2分)
24.(16分)非条件反射 (2分) 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消退,可建立;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任意答两点即可)(2分)
不能 (1分)反射活动必须是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都参与才能完成(或没有完整的反射弧)(1分)正常(1分) 能 (1分)
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渗透压升高(2分)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2分)
高浓度谷氨酸溶液 (2分) 等量高浓度谷氨酸溶液和适量AMX0035溶液(2分)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 分)
1.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 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
的进化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近
B.比较上述生物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也可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C.该研究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测,为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
D.与化石相比,该结果对进化的研究更全面、更可靠
2.基于生物的进化等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②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现今多种形态的观赏金鱼
③达尔文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④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⑥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⑦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不属于三倍体新物种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3.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
中 B的基因频率为 80%,b的基因频率为 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 bb的概率为 4%
B.若 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 17%
C.若 B、b只位于 X染色体上,则 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20%
D.若 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4.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如图甲、乙、丙),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
分析。错误的是( )
A.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现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
B.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生物变异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C.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
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
高二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5.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
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 O2浓度高于①处,而 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②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6.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
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
统一而实现的
C.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主要因为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红蛋
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D.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
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7.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
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胰岛素和 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B.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晶体渗透压
C.营养不良导致手脚肿胀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8.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是①②⑤
B.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是相同的
C.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会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9.如图表示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c结构位于神经节(近脊髓),e
结构位于反射中枢。据此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d结构为神经纤维
B.动作电位在该神经元的传导方向一般是从 a→b→c→d→e
C.e结构称为神经末梢,可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
D.如在 b处的膜外依次放置连着一个电表的两个电极,刺激 a处,电表可发生两次偏转
高二生物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10.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图乙表示强化过程
B.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此时恐惧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C.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D.电击引起的恐惧反射比声音引起的恐惧反射经历时间长
1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
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反应
刺激部位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效应器 ③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⑤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③或⑤ B.②或③或④ C.③或④或⑤ D.①或②或④
12.下面是测量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装置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图 A装置或图 C装置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B.给予图 A和图 C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后,发生偏转的方向和次数相同
C.图 B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
D.给予图 D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未产生兴奋
13.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可记录到一次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如图甲所
示;用 Na+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 TTX 处理后,刺激神经纤维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
而使用 K+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 TEA,则记录到的电流变化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
的是( )
高二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A.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没有检测到电流,说明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
B.图甲中,在 0.7ms后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开始变小
C.实验结果说明,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均是由 Na+内流和 K+外流共同引起的
D.TEA处理后,给予适当刺激,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呈现内正外负的状态
14.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相联系,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作用在下一个神
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如图 1中轴突 1和轴突 2间可组成突触,轴突 1和神
经元M可组成突触)。为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 1实验(刺激强度相同),结果
如图 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 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 Na+快速流入轴突 2和神经元M
B.抑制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C.轴突 2通过影响轴突 1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M发生氯离子内流
D.轴突 2释放的递质也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15.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
(电极分别在 Q点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 R、S的细胞外侧),给予 P适宜刺激后,电
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表 I和 II均发生一次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B.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 P→Q兴奋传导过程
C.图乙①→②段细胞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在减小
D.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16.在一神经纤维上接有一系列相同电表测其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位点受刺激后的某一时
刻,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作出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如图所示。
高二生物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可能是受刺激的位点
B.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
C.该图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
D.b点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 d点的相同
17.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
不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④为突触,“+”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
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 5个神经元参与
D.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
18.睡眠主要依靠脑部多个脑区的胞外腺苷含量来调节,胞外腺苷与受体结合后降低神经元
的兴奋,促进睡眠。浓茶中的咖啡因是腺苷的类似物,能干扰人的睡眠;研究表明,咖啡因
可使脑内腺苷受体数量上升,但不改变细胞内腺苷受体 mRNA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胞外腺苷可以激活脑部神经元 Na+通道
B.胞外腺苷受体位于神经元细胞膜外表面
C.咖啡因可与胞外腺苷竞争结合腺苷受体
D.咖啡因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增加腺苷受体的数量
19.就生物学角度而言,“惊魂未定”就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
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
下图所示(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 NO和瓜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A.谷氨酸的作用是引起 NO扩散并调节谷氨酸的释放
B.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 nNOS,促进 NO的生成
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 Na+浓度降低,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大
D.谷氨酸与 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 Na+内流,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
20.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 1所示。此种局
+
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使 Na 通道堵塞,发生如图 2所示
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 通道,阻碍 Na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 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14分)I、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则跟北美浣熊等浣熊科动物拥有
共同起源,大熊猫跟亚洲黑熊等熊科动物关系更近。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
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
食物,大熊猫 99%的食物都是竹子。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
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
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
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分布着大熊猫、小熊猫以及其他的不同种熊猫,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多
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_______________(填“大熊猫”或“小熊猫”)的存在
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 A、B两部分,用 DDT处理每
组的 A部分,B部分不接触 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 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
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 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
从 B 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3)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果蝇和 DDT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来分析,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出现与 DDT的作用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家蝇抗药性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22.(12分)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
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 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
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
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 ④尿素、肌酐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
和水反应生产 CO2和[H] ⑦乳酸与 NaHCO3反应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
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____再以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进
入肝细胞被解毒 ;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
层磷脂双分子层。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 pH呈下降趋势。
此种情况下,为维持血浆 pH的相对稳定,正常人体参与调节 pH的离子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在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它的作用主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 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
间用实线箭头表示 O2,用虚线箭头表示 CO2。②不考虑 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23.(18分)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
延续一段时间。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且均为兴奋
性神经元,M和 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一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____________个突触。
(2)在 A点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M与 N的指针偏转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3)利用图中 A和 B两试验点以及M和 N两电流表来探究兴奋在图甲结构 C处的传递特点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不要求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为刺激 A处测得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则图乙显示的是膜_______(内或外)的电位。
将神经元浸润在适当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给与适宜刺激后,c点位置将________,但若
在此之前添加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给与
足够刺激,神经细胞却难以兴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分析,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24.(16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该病也叫运动神经元病,是累
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
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
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科学家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渐冻人”病因。请回答下列问
题:
(1)仅用上图中的结构完成的反射是__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另
一种反射类型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刺激 I处,渐冻症患者的手指M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
能”)称为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
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感觉神经元功能_______(正常/不正常)。
若针刺 S“渐冻人”__________(“能”或“不能”)感觉到疼痛。
(3)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但当过度释放时却是一种神经毒素,
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神经元(“渐冻人”)、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当突
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时,会持续作用引起 Na+过度内流,可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涨破,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
缓解病症,分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一种即可)。
(4)新发明的牛磺脱氧胆酸和苯丁酸钠的复合制剂(AMX0035)能显著减缓 ALS的发展进程。
现以小鼠离体神经细胞、高浓度谷氨酸溶液、神经细胞培养液、AMX0035溶液为材料,验
证 AMX0035能减少由谷氨酸积累而造成神经细胞死亡的效果。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思路:将小鼠离体神经元随机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在甲、乙、丙三组中加入等
量的神经细胞培养液,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组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
并计算三组神经细胞死亡率
结果预测:乙组死亡率高于丙组,丙组高于甲组
高二生物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