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惜动植物的现状。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二、基础知识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多种动植物濒临________,有的甚至已经________。
2.我国特有的珍惜动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动物界中的活化石是________。
4.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_____或________划分出来,进行_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的措施。
5.建立的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_________和_________;陕西洋县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青藏高原无人区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
6.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法律文件保护生物多样性。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_________,实施就地保护。
(2)_________保护。
(3)建立濒临物种的_________。
(4)颁布相关_________和_________,出台相关_________。
其中,就地保护:主要是指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_________(最根本或最有效)措施。
三、随堂检测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生物个体的自然死亡 B.生物繁殖的速度下降
C.生物适应性普遍降低 D.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2.2021年1月,海关截获钟角蛙、非洲斑腹蝗、西班牙鼠尾草等外来物种共204种,427批次。外来物种在我国蔓延,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B.危害了当地生物多样性
C.可以随意引入新的物种来解决这一问题
D.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
3.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经常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藏羚羊在1970年之前仍有100多万只,可是到了90年代后便急速下降到了5万多只。你认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场的退化 B.人类的肆虐捕杀 C.外来生物入侵 D.自然环境的变化
4.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途径的是( )
A.就地保护 B.隔离保护 C.迁地保护 D.离体保护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6.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就地保护、法制管理、迁地保护
C.法制管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D.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7.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请根据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着群居于森林之中,这表明猕猴具有_____行为。
(2)据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内有哺乳类30余种、鸟类140余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9种、植物2000余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多样性。
(3)猕猴、野猪等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根本措施是要保护生物的_____。
(4)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属于保护动物多样性中的_____措施。
(5)动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是_____。
(6)对非法猎采和买卖野生动物者应该采取_____措施。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人口剧增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都会破坏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所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故选D。
2.答案:C
解析:外来物种在当地可能缺乏天敌及有力的竞争者,从而不断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因此不可以随意引入新的外来物种,C错误。
3.答案:B
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其他原因等。分析题干可知,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肆虐捕杀。故选B。
4.答案:D
解析:就地保护是在原地对生物或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隔离保护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措施,B不符合题意。迁地保护也叫易地保护,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的有效保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离体一般是指组织培养时将组织或器官与母体分离,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6.答案:A
解析: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7.答案:(1)社群
(2)生物种类(或物种)
(3)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易地保护
(5)栖息地丧失
(6)法制教育和管理
解析:(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分工合作、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因此,猕猴通常由猴王带领群居于森林之中,很明显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群居行为。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题目中给出来很多物种,即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3)保护生物的根本措施就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即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
(6)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对非法猎采和买卖野生动物者应该采取法制教育和管理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