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1-20 18:49:27

文档简介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学习指要
一、知识要点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季风四个自然
要素。
3.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全年接受太阳辐射的
状况,还表现在一年中气温的季节变化特点。
4.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造成影响,主要原因是陆地土壤和海洋水的比热容不同。
5.地形对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l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6℃。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二、重要提示
1.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有成因联系的要素。天气是指某地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往往瞬息多变;
气候是长时间内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天气的变化
都有气候的背景因素。
2.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深居内陆的地区受大陆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
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大;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的年较差小。

科学广场
小气候
你是否曾经注意过树丛中的空气要比空地上的更凉爽、更湿润?虽然小区域的气候也受
到大范围气候带气候特征的影响,但一些小区域有自己特定的气候特征,叫做小气候。小气
候是因局部区域的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它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个别天气现象的
差异上,如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以及某些天气现象(如霜、雾)的分布,例如地形小气
候、水域小气候、作物小气候、果园小气候、温室小气候、畜舍小气候等。
内陆山脉、湖泊、森林等自然景物都能影响附近的气候,形成小气候。小气候中的温度、
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
你可能有过在高层建筑群的市区或者在凸向海洋的半岛上发现小气候的经历。即使一些
小公园里,如果它比附近地段阳光更充足、风更大,那么这里就可能存在小气候:草坪上的
草挂满露珠,就像一片雨林,而公园的小径却像沙漠一样干燥。
解题指导
【例题】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来
看,A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我国跨纬度较广,海南岛位于我国的南端,纬度较低,属于热
带,终年炎热,是纬度因素影响的结果;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内陆与沿海相比气
候明显不同,说明了气温和降水受海陆性质的影响;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
低的地方,故符合题意。
【答案】C

同步训练 A组
1.将下列描写天气与气候的词语连线归类。
①晴空万里 ⑥终年高温
②阴转多云 ⑦雷电交加
③和风细雨 天气 ⑧冬暖夏凉
④长冬无夏 气候 ⑨狂风暴雨
⑤四季如春 ⑩夏干冬雨
浙江气候的特点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这里所提到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长
时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 )
A.一天 B.一年 C.四季 D.多年
3.宝岛台湾和大陆在春节期间开展的互通航线包机业务是两岸人民的一件大事,乘客在北
京上机前穿得厚厚的,到台湾下机后就脱下衣服塞进了皮箱,导致两地气候差异大的原
因主要是 ( )
A. 海陆分布 B.地形因素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4.海水升温和降温比陆地慢的原因是 ( )
A.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
B. 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小
C.海洋中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不停地流动混合,陆地则无此现象
5.如图为浙江省杭州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描述,与这
一天杭州所处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 )
(第5题)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校放暑假
C.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茶农采摘春茶
6.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
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从图
中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______(填“气温”或“水温”)的图象,温度变化
幅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题)
同步训练 B组
我国海南省的西沙群岛气温的年较差只有6℃,而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气温的年较差
高达46.7℃,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 B.地形因素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8.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所示),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
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
(第8题)
9.如图历示是某科学探究小组在某山地观测到的气温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9题)
(1)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高低 B纬度差异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2)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中丙地气温最相符的是 ( )
10.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
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____,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_________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______。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地,判断理由是: (第10题)
B地位于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________(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学习指要
一、知识要点
1.季风是指以一年为周期,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风。夏季风性质
温暖湿润,盛行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性质寒冷干燥,盛行偏北风,从陆地吹
向海洋。
2.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3.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总是表现
出波动变化的特点。
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改良局部地区小气候,增加湿度
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导致气候恶化。
5.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现象。
二、重要提示
我国的季风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是形
成季风的另一个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大陆因冷而形成高压区,海洋因暖而
形成低压区,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因热而形成低压区,海洋因冷而形成高压区,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科学广场
浅谈人种与气候的关系
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体质方面的差异
可将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第一,蒙古利亚人或称黄种人;第二,高加索人或称白种人;第
三,尼格罗人或称黑种人;第四,澳大利亚人或称棕种人。
不同人种的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人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
造成肤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肤区域中黑色素的数量。黑色素多的皮
肤显黑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白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生活在
赤道附近的非洲黑种人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棕种人具有深色的皮肤,可使皮肤不致因过多
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紫外线可以刺激维生素D的产生,因而深色的皮肤可以防止产生过
多的维生素D,以免维生素D中毒。相反,自种人最早生活在北欧,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
那么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危害身体,而且能刺激必要的维生素D的形成,因而北欧白
人皮肤里的黑色素极少。
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在温暖湿润的空
气中功能不是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白人有较长而突出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
润进入肺部的空气。黄种人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的亚洲,其鼻形特征介
于上述两种人之间。
在我国,南北居民的体征差异也与气候环境条件(温度、日照)等息息相关。南方人身材
矮小,肤色也较黑;北方人身材高大,皮肤颜色白嫩些。例如,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
小时,人的身高发育正常;武汉的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身高发育次之;成都的年日照时数更少,仅为1239.3小时,所以更次之。
解题指导
【例题】读“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气候类型图
图2.6—1
(1)从图.2.6—1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和温度配合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在A、B、C、D四幅图中,与浙江杭州气候类型最为相似的是______图(填代号),造成
A城市与 D城市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填“纬度位置”或“地形”)。
【解析】 夏季风给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同时,由于海陆性质的差异,夏季东
部季风区的气温较高,雨热同期;浙江杭州靠近东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夏季年降
水量较多,气温较高,气候类型最接近C图;而造成A城市与D城市气候差异较大的主导因
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1)降水多气温高(或雨热同期) (2)C 纬度位置
同步训练 A组
1.人类活动中可以调节气温增加降水量的是( )
A.填海造陆 B.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 D.毁林开荒
2.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复杂 D.洋流作用
3.2013年3月7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
降耗减排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产生的 ( )
A.大气臭氧层破坏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地形雨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
A.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趋于缓和
B. 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流畅通,从而增加湿度
C.人口的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风速比较大
D.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了高空的臭氧层
5.“7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天气环境
C人类活动 D.气温
6.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 地形 D.季风
7.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7题)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同步训练 B组
8.小宇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
反季节蔬菜。这个现象说明了 ( )
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
B. 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
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9.我国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流传着这样的话:“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你认为形
成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气候变化
10.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
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
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一温度”坐标图。
(第10题)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________;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
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说明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图中所示为杭州夏季某日的气温,而在浙江东南部沿海此时正遭受台风的影响,
这种现象说明浙江省在夏季处在______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图中各处
气温变化是当地________变化的标志。
(4)2012年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
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___
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