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归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1.教学重点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2.教学难点
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归纳法。
[导入新课]
播放青蛙和龟的图片,教师问:
1.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新课讲解]
一、两栖动物
(一)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的一类动物。
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特征,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 代表动物——青蛙
展示青蛙图片,带领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有时也在水中游泳。
2.外部形态的适应:鼓膜、鼻孔、前肢、后。
内部结构的适应:肺、皮肤辅助呼吸。
3.捕食:捕食农业害虫。
4.呼吸: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5.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观察图片,比较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在观察中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出示的资料不断纠正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结构特征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青蛙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青蛙身体表面绿色,与周围绿色植物相一致)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有什么感觉?(有黏滑的感觉)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的差异,想一想这与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前肢短支撑,后肢长跳跃、有蹼可划水)
4.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前肢短支撑,后肢长跳跃、有蹼划水;能用肺呼吸)
观察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并通过以上的问题尝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
(四)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五)认识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环保的意识。
二、爬行动物
提问:我们了解了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那么龟、鳄这些也能在水中游动的动物为什么属于爬行动物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进而引出爬行动物内容的学习。
带领学生阅读课本,请学生在课本中划出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代表动物以及其他爬行动物,并尝试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认识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
陆生。
(二)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蜥蜴
过渡:更多的爬行动物在陆地环境中生存,有的甚至在干旱的环境下生存,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蜥蜴的特征。
展示蜥蜴的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尝试说出蜥蜴的外部形态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师生共同总结蜥蜴的外部形态特点。
(1)头部有颈,可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2)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爬行;
(3)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三)其他爬行动物
展示鳖、龟、蛇、鳄的图片,学生进一步体会爬行动物的特征。
(四)爬行动物的特征
由蜥蜴、龟、鳄、蛇的共同特点总结出爬行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尝试说出:
以蛇为例,毒蛇咬伤、捕食虫鼠、蛇毒入药……
保护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动物的特征与它们功能紧密相关,与它们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同时它们都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生态环境的健康以及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关注它们的生存现状并加以保护。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