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读阿拉斯加某冰川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P处冰川移动的方向大致为(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直线距离最接近( )
A.2 km B.4 km
C.6 km D.8 km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沉积。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据此完成3~4题。
3.九寨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地壳抬升—冰川和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4.九寨沟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读“某地区景观示意图”,完成5~6题。
5.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是 ( )
A.峡谷 B.峡湾
C.海峡 D.海湾
6.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雅库茨克沿着勒拿河逆流而上,在距离雅库茨克约100 km处的河岸有一段长约40 km的岩柱群,岩柱群在河岸的一侧形成,这些神奇而罕见的岩柱群高度在100~200 m,形态各异,构成了勒拿河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10~12题。
10.雅库茨克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房屋建筑的木桩必须深深扎入活动土层之下,房屋需建在离地1米的桩上,造成其与传统建筑物构造不同的原因是( )
A.防御寒冷 B.大风雪日多
C.冻土消融 D.防动物侵袭
11.造成岩柱之间冲沟的进一步扩大和石柱之间隔离的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化与冻融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12.与南部地区相比,造成勒拿河北部河网密度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冻土
C.降水 D.植被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是海岸风沙地貌形成及演变的一个高能影响因子,也是研究波浪、海滩与沙丘交互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潭岛是中国海岸沙丘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和形态较典型的海岸风沙地貌分布区域,也是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其中,海岸沙席在平潭岛南部山岐宫最为典型,海岸沙席按其形态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部及沙席后缘,海岸沙席后缘为人工种植的木麻黄防护林。
图a示意平潭岛海岸沙席观测样区位置,图b示意台风“麦德姆”登陆后3条观测样线高程变化趋势。
(1)概括“麦德姆”登陆后海岸沙席形态的总体变化特点。
(2)分析“麦德姆”登陆后海岸沙席不同位置风力作用的差异。
14.读下面四幅地表景观图(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2)C景观为冰斗、刃脊,主要由________作用形成。
(3)B景观为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作用形成,该景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4)A图所示景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形区),其典型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图所示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特点是('')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参考答案:
1-2AC
3-4BC
5-6BC
7-9CBD
10-12CBC
13.
(1)海岸沙席形态在台风登陆后表现为沙席前缘高程降低、沙席中部高程变化相对较小、沙席后缘特别是接近木麻黄防护林地带高程明显升高。
(2)台风登陆后向岸风在向陆地推进过程中受逐步升高地势影响,风速逐渐降低,尤其是受沙席后缘木麻黄防护林地的阻挡,风速急剧下降,随着风力作用的变化从海滩开始以侵蚀为主逐渐转变为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以致到最后变为以堆积为主。
14.
(1)A'D'
(2)冰川侵蚀'
(3)风蚀蘑菇'风力侵蚀'西北内陆'
(4)黄土高原'沟谷发育(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