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毕淑敏
精神的三间小屋
学习目标
品味课文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关系,学会关注自身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1
2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
走近作者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犁,祖籍山东,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昆仑殇》《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
梳理字词
宽宥( ) 游弋( ) 轻觑( )
麾下( ) 广袤( ) 赘余( )
窗棂( ) 襟怀( ) 灼晃( )
驰骋( ) 自惭形秽( )
1.字词注音
yòu
yì
qù
huī
mào
zhuì
líng
jīn
zhuó
chěng
huì
梳理字词
宽宥:宽恕,原谅。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2.词语解释
初读课文,梳理文意
01
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02
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 各有什么特点?
03
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
(一)赏析第一间精神小屋
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2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
(二)赏析第二间精神小屋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2
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三)赏析第三间精神小屋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3
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
1
2
4
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三读课文,质疑探究
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列关系,你同意吗?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关系
质疑探究
欣赏构思
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 “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谈一谈你的看法。
任务
讨论
质疑探究
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1
2
鉴赏语言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拓展延伸
1
2
3
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自然段。
比较阅读《精神的三间小屋》与《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看有何异同。
拓展讨论: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作业布置
1
2
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