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表格式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表格式教案(3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8 17:2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从关键词语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曲调、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板书课题:暮江吟)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 1.识记字形,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暮吟(2)指名读,师生点评,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说一说你是如何识记生字的。形近字辨析:暮—幕 吟—冷2.引导学习第一、二句。(1)出示句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指名读,理解“瑟瑟”的意思,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3)引导学生思考:“铺”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射”“洒”等字吗?(教师相机指导)3.引导学习第三、四句。(1)出示句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指名读,理解“可怜”“真珠”的意思,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3)引导学生思考: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教师相机指导:可怜)第四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教师相机指导:比喻)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同学们,在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它们或是单纯地写景,或是借助风景表达内心的感情,或是通过风景揭示深刻的哲理。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诗句吗?请你们在课下找一找,并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缘”1个生字,会写“题、侧”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此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古诗。3.结合插图、注释等理解诗意,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难点: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 1.识记字形,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题 侧 峰 庐 缘(2)指名读,师生点评,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说一说你是如何识记生字的。形近字辨析:侧—测 峰—锋2.引导学习第一、二句。(1)出示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指名读,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3)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教师相机指导:苏轼是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的。)3.引导学习第三、四句。(1)出示句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指名读,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3)引导学生思考:细读这两句诗,说说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教师相机指导: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从这两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相机指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不同;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要全面了解。)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在古代诗歌作品中,歌咏高山河川的比比皆是。诗人登山临水,往往诗兴大发,于是一首首名篇随口吟成,传扬千古。在这之中,歌咏庐山的就有四千多首。除了苏轼这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描写过庐山、赞叹过庐山?请积累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降、骚”等4个生字,会写“降、费”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插图、注释等理解诗意,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向我们传达了为人处世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诗。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捕捉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思的议论。诗人通过雪、梅的争执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雪梅)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 1.识记字形,正确书写。(1)出示生字:降 费 须 逊 输(2)指名读,师生点评,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说一说你是如何识记生字的。形近字辨析:费—沸 输—愉2.引导学习第一、二句。(1)出示句子: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2)指名读,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3)引导学生思考:第一句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教师相机指导:拟人)你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指导)3.引导学习第三、四句。(1)出示句子: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指名读,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长处、短处?诗人将梅、雪的长处、短处对照着写,客观地进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方式?(教师相机指导: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则逊色三分;雪晶莹洁白,却少了梅的清香。诗人没有单纯地赞美梅或雪的独特优点,而是综合分析其优缺点,说明它们各有长短,这种评价显得十分中肯、公允。)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同学们,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佳作,尤其是后两句,多次被人们引用。其实,卢钺当初创作《雪梅》时,共写了两首,本文是第一首。你们知道第二首是什么吗?同学们在课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尝试将它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