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8 18:02:28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可知仲虺强调统治百姓要像大禹和皋陶一样有功于民,才能使得政权长治久安,即强调德政于民,故选C项;内外夫制度是管理地方的制度,和材料中强调的治国方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华夷观念指的是中国对外国的观念,材料中不涉及到其他国家,不能体现华夷观,排除B项;商汤时期处于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行政机构完备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题干提及蜀郡太守文翁力行文化教育,兴修学官、招收学官弟子,从而“使得‘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即蜀郡(以成都一带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文化进步,故选D项;巴蜀之地纳入华夏的版图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16年的秦国灭巴蜀之战,“开始纳入”不合史实,排除A项;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景帝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道家学说,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文翁的文化措施,非政治措施,排除C项。
3.【答案】B【解析】“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可见巡查具有随机性,“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说明按期巡查成为一种制度,故选B项;“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材料内容显示属于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排除A项;“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种做法应该会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巩固中央集权,理论上不会出现地方割据,排除C项;“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种划分的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宋代理学的“启蒙的实质是‘无主体性’,人们依旧依附于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结合所学,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即宋代儒学本质为封建统治服务,故选B项;题干提及的是理学的“启蒙”带有局限性,排除A项;儒学加强道德修养,强调入世,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C项;理学强调诚信,利于商业发展,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明清时期在土地上投入更多劳动力也不能提高家庭劳动生产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盛行,土地兼并严重,且随着税制的改革和高产作物的引进使得明清时期人口激增,因此出现了人多地少的情况,正是人地矛盾的出现使得人力无法成为提高生产率的条件,故选C项;高产作物的引进是间接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排除A项;赋税制度的改革也是间接原因,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该政策对国内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小,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该衙门独立于六部之外,是一个专门办理涉外事务的新式行政机构。官员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指派兼任。其规则仿军机处办理”说明是一个专门的外交机构,官员也是朝中大员,能够代表清朝与外国进行平等交涉,是近代外交的体现,故选C项;“为适应列强要求,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可以理解为适应国际外交的潮流而建,不完全是因为民族危机,排除A项;“官员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指派兼任。其规则仿军机处办理”说明其权力仍在皇帝之下,他们仍旧只能听命于皇帝而不是洋人,排除B项;“其规则仿军机处办理”由于军机处是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的表现,而它和军机处相仿,所以体现的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可知,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由原本的批判不断改变,中西文明逐步出现融合而不是对立的趋势,故选D项;材料仅涉及到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没有明确医学体系的发展情况,故“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没有明确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情况,故“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思想,主要针对于西方技术与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仅涉及到知识精英对于中医的态度改变,故“‘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8.【答案】D【解析】“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大都外货也”说明中国陷入世界市场,“生产的土布自用部分只占全部产值的0.36%”说明自然经济已经无法维持或已破产,总之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D项;“生产的土布自用部分只占全部产值的0.36%”只能说明民族工业的国内市场狭窄,但无法说明其发展的状况,排除A项;“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大都外货也”说明进口货完全占领了市场,排除B项;“1927年时,中国农村的情况已是“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大都外货也”,而1931年,对河北省定县两个区的调查,所生产的土布自用部分只占全部产值的0.36%”这两个调查统计都说明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却无法判断其发展水平,排除C项。
9.【答案】B【解析】根据画作3“市镇定量供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1953年开始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中的定量供应正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现象,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到的是经济现象和法治意识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妇女在进行生产劳动,并不能以此判断其社会地位的高低,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国内的政策和政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并不直接作用于美国,因此对打破美国封锁不能产生直接作用,也不能反映人们的决心,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航天和航空事业上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才有了这些成就,故选A项;“全面”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经济改革主要是城市、农村和国有企业,对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是间接影响,而材料问的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的航天航空事业是中国国内的成就,不属于国际分工的内容,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民主派与寡头派达成和解,规定曾经参与寡头政权的人,不会因为他们之前所犯的罪行而遭到控诉和惩罚”这种做法可以缓解两派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故选B项;“在经历了寡头政治的短暂统治后,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再次重建”可见民主制度依旧存在,法制根基自然也存在,排除A项;“寡头政治的短暂统治”不会破坏民主制的基础,它本质上也是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排除C项;公元前6世纪末的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题干提及他为塑造“骑兵青铜像”,花了16年考察与实践与“骑兵青铜像”相关的科学知识,可知科学可以为艺术服务,故选B项;“人文主义”即关心人、关心人的价值,题干无相关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学,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芬奇为15世纪的意大利人,排除C项;近代科学发展迅速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英、法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下降,而美、俄占比上升,德国保持稳定,这反映了此时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从而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故选C项;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下降不等于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下降,排除A项;材料数据显示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并未平衡,排除B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整体相对缓慢,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6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明显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2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国内的工业基础得到改善,工业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身研发能力的增强使得对进口设备的依赖较少,故选D项;材料中苏联是自己较少了进口量而非被限制进口,不能体现苏联被经济封锁,排除A项;工业设备的进口数量和和平环境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体现和平被破坏,排除B项;经济危机主要存在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且经济危机的冲击体现在各个方面并非局限在工业用品,排除C项。
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曲线内容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曲线图中的A理论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资本主义理论;B理论为主张加强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凯恩斯主义。B理论在二战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普遍推行,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理论是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排除A项;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是A理论的自由主义理论,而不是B理论,排除B项;B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而不是A理论,排除C项。
16.【答案】D【解析】题干提及G7在不得不邀请俄罗斯商讨时,却“端坐着的为西方七国,桌外人物为俄罗斯”,即G7国家仍不愿俄罗斯参与到核心利益中来,故选D项;题干信息为G7与俄罗斯的磋商,美国只是G7一员而已,排除A项;G7为经济组织,北约为军事集团,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G7与俄罗斯的磋商与提防,战后和平思潮为社会思想,排除C项。
17.【答案】
(1)特点:工商业发达、以经济功能为主;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长途贩运贸易兴盛。(一点1分,任意两点2分)
原因: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市场巨大和长期的政治稳定;大量白银流入中国。(6分)
(2)原因:政治上: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
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文化上: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等。(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18.【答案】
(1)表现: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沟通南北,加强对南方的控制。(2分)
衰落原因: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任意两点4分)
(2)原因: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政府立法的推动。(任意三点6分)
19.(14分)
(1)背景:古希腊人文主义传统;公民对荣誉狂热追求;城邦体制下对公民的竞技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大多数城邦的体育基础雄厚;城邦之间战争冲突频繁,人们对和平的热爱。(任答三点得6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多;政府大力支持与鼓励;社会体育组织的广泛兴起;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两点得4分)
影响:促进了国民体质发展;丰富了百姓娱乐生活;提高了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了英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任答两点得4分)
20.【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科技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2分)
阐述:春秋时期的墨子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明了木鸢,放风筝因此成为古代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莱特兄弟利用风筝原理做出了飞机模型,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为后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世纪初,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增强了胸腔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应运而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8分)
总之,科技发明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据材料“《清明上河图》上绘有人们放风筝的情形”“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双翼飞机造型的盒装风筝”可知风筝在中国古代应该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娱乐消遣,但是在传入欧洲后,莱特兄弟在风筝灵感的启发下发明了飞机,体现了日常生活能为科技进步提供思想源泉;据材料“法国医生雷奈克找人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后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可知法国人根据日常生活原理制作听诊器,促进了医学的进步;据材料“Paypal成为备受全球亿万用户追捧的国际贸易支付工具”“随时支付在中国迅速扩散开来”可知新式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这说明科技的进步也能改造人们的日常生活。总之,日常生活能为科技发明提供思想源泉,同时科技进步也可以促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进步,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黄冈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灭夏定都于毫后,其左相中垒(亦作仲虺【huǐ】)作诰,告诫各方国(部族)君主(酋长)说: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这表明商汤时期(  )
A.推行内外服制 B.华夷观念淡薄
C.注重推行德政 D.行政机构完备
2.汉景帝时,文翁任蜀郡太守。他力行文化教育,“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为学官弟子”,使得“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巴蜀世风“由是大化”。这反映了(  )
A.西南蜀地开始纳入到中央管理 B.儒家学说在蜀地成为主导思想
C.郡县制在西南蜀地的广泛推行 D.国家治理下西南地区文教革新
3.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
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 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 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4.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儒学家虽然高度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掀起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的启蒙思潮,但这种启蒙的实质是“无主体性”,人们依旧依附于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理学对宋代文化的启蒙影响 B.理学未能突破传统的文化模式
C.儒家思想对人创造力的桎梏 D.宋朝商业发展的内在文化阻力
5.“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有学者提出,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小农经济的内卷化,表现为在土地上投入更多劳动力,不能使家庭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也不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直接原因在于(  )
A.高产作物的传播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人地矛盾的激化 D.对外政策的调整
6.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清军的抵抗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国范围的,仅在广州地区、京津地区与侵略者流血鏖战,而在上海、舟山、大连湾、芝罘等地却与英法联军猫鼠同床,和平共处。”这反映了(  )
A.时局的变化影响其战争政策 B.洋务派奉行“师夷长技以自强”
C.脱离民众导致对外战争失败 D.东南、京津成为中外争夺焦点
7.在近代前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该变化体现了(  )
A.中国近代医学体系已经完善 B.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
C.“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 D.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
8.据记载,1927年时,中国农村的情况已是“厂布之原料、造屋之钉、缝衣之针……大都外货也”。而1931年,对河北省定县两个区的调查,所生产的土布自用部分只占全部产值的0.36%。这反映当地(  )
A.国内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B.进口纺织品竞争力不明显
C.区域经济水平差距巨大 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较大
9.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这些画作(  )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B.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风貌
C.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明显提升 D.表达了打破美国封锁的决心
10.1980年5月,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准确落在预定海域;1981年9月,我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不同用途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并获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B.全面借鉴了苏联经验
C.经济改革的成就突出 D.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
11.公元前403年,在经历了寡头政治的短暂统治后,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再次重建,民主派与寡头派达成和解,规定曾经参与寡头政权的人,不会因为他们之前所犯的罪行而遭到控诉和惩罚。随后,全体雅典公民宣誓“不再记起旧日的伤害”。此举(  )
A.动摇了雅典的法治根基 B.有利于政治团结和稳定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12.达 ·芬奇为塑造一位将军的骑兵青铜像,花了16年工夫去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解剖马匹,考察铜炉、风箱,研究光和热等等。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 B.艺术与科学相结合
C.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 D.近代科学发展迅速
13.如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A.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 B.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平衡
C.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D.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14.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逐年增加,且其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高峰时一度达到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左右。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缘于(  )
A.西方国家对苏联经济的封锁 B.法西斯国家对和平的破坏
C.经济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D.苏联工业研发能力的增强
15.下表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A理论是手工工场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引发经济危机
C.A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
D.B理论在五六十年代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繁荣
16.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简称G7)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的最高会议,目的是协调内外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常邀请俄罗斯参加,变为“7+1”模式。右图中端坐着的为西方七国,桌外人物为俄罗斯,这反映了(  )
A.美俄全面对抗依然存在
B.俄罗斯致力于加入北约军事集团
C.战后和平思潮日益高涨
D.西方发达国家竭力维护中心地位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古代商业】(14分)
材料一
(明清)市镇是商业与手工业中心,是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地。它不像县城和府城那样带着某种僵化、凝固的惰性;相反,它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它是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的经济中心地,不像乡村那样带着封闭性。
——选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赵鼎新《为什么“领先世界”的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市镇发展的特点及繁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6分)
18.【中外交通】(12分)
材料一
京杭运河自隋代开通之后,虽然路线几经变迁,但是历代朝廷无不极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自隋至清,无不如此。清代前期,为了维持漕运的需要,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对京杭运河精心维护,以保证王朝生命线的畅通。在漕运的带动下,大运河商贸兴旺,由此带动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
——摘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市城乡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它同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王朝生命线”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大运河衰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入运河时代的原因。(6分)
19.【西方体育运动发展史】(14分)
材料一 由于对人体美的崇拜和对荣誉追求的狂热,公元前776年,古希腊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伊利斯的奥林匹亚举行。当时大部分城邦都有自己的体育培训体系并规定城邦年轻人完成所有的训练课程时才能获准成为公民。创办者希望通过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表达了他们对神的敬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并以神灵的名义制定规则保证竞技的公平公正。
——摘编自谢殿癸《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的神话简析》
材料二 1840年以后,英国人收入水平提高,休闲时间日渐充裕,英国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大力修建体育设施和公园,允许公共基金用于体育活动,同时英国政府还鼓励社会体育组织成立与发展,如英国足球协会的建立不仅为英国大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也客观上为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组织支持。1850年,在布鲁克斯的组织下,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的第一届英格兰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1890年,法国人顾拜旦和布鲁克斯探讨举办世界范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浦义俊《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演进脉络及政府作用机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因和影响。(8分)
20.【科技进步与生活变迁】(12分)
材料
表3
发明 概况
风筝、飞机 相传中国的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个风筝,称为“木鸢”。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上绘有人们放风筝的情形。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将风筝传入欧洲。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双翼飞机造型的盒装风筝,用来实验在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控制原理,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了飞行梦,人类从此开启了飞翔时代
听诊器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找人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后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胸腔疾病
移动支付工具 1998年12月,马斯克和其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Paypal,Paypal成为备受全球亿万用户追捧的国际贸易支付工具,即时支付,即时到账。2003年,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随时支付在中国迅速扩散开来
提取表中信息,围绕“科技与生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