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教材分析:
歌曲《送别》是我国20世纪初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选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作品《梦见家和母亲》,由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填词。此曲也是电影《南城旧事》主题曲,这首歌曲清新而略带哀愁。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三、四年级的学生要长了,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采用情感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音乐中创造,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教学目标:
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按照歌曲的意境演唱《送别》。
2.了解什么是学堂乐歌以及作曲家李叔同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歌曲演唱时弱声演唱部分的控制。
演唱时乐句的气息控制。
教学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
《送别》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大多数同学对这首歌并不陌生,上课开始先有老师用钢琴弹奏一遍,使学生加深印象。
二、身体放松训练
唱歌之前的身体放松训练:
1.颈部放松训练
2.腰部放松训练
3.腿部放松训练
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 - - :
En ----------
2.圆音U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 - - :
u -----------
学堂乐歌的由来及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
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1904年,清廷颁布《》,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负,只有"学夷以制夷"。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才能了解我们的差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五、学唱歌曲
熟悉歌词
生僻字:觚 gu 古代饮酒的青铜器
学唱歌曲
(1)跟钢琴用“u”模唱歌曲
(2)按照歌曲节奏念歌词。
(3)学生随教师学唱歌词。
(4)完整的演唱歌曲。
六、学唱二声部
全体学生学唱二声部
老师唱主旋律,学生唱二声部
老师唱主旋律,男生唱二声部
老师唱主旋律,女生唱二声部
女生唱主旋律,男生唱二声部
男生唱主旋律,女生唱二声部
情感体验
给学生规定场景,演唱《送别》时,全体学生沉静下来,思念自己的好朋友,歌曲第一遍用“u”演唱,第二段完整演唱歌曲,第三遍用“en”哼鸣弱音演唱至结束。
八、总结
五年级学生对弱声演唱时气息控制力不够好,在平时上课时多加训练,对歌曲情感表达不是很到位,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应多于学生讲解歌曲并引申,多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咋音乐中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