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六年级上《微小世界》
1.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上取得的成果方面的资料。
新冠病毒来了,怎么办?
馒头为什么疏松多孔?
从古至今,地球上的生物去哪里了?
……
课前任务
专题
问题
医药
食品
污水和垃圾处理
……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聚焦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和生物细胞……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
(1)医药方面
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他利用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发现了病因,那么防治手段就显而易见了,只有防止“微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巴斯德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
人类探索微生物以及细胞技术所取得的成果
阅读
1928 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和细菌还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阅读
肺炎球菌
伤寒杆菌
疫苗是指以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被注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接种牛痘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到了19世纪,巴斯德的研究发现,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从而变成防病的疫苗。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发展了一项对人类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
阅读
(2)食品工业
生活中,我们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产很多食品。例如蘑菇、木耳是真菌,我们可直接食用;酿酒,制作酱油、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
阅读
蘑菇
木耳
酱油
泡菜
酸奶
酿酒
面包
腐乳
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酿酒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类的过程。用于酿酒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丝状菌)和细菌三大类。酸奶则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阅读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我们的食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阅读
发霉的面包
发霉的土豆
发霉的橘子
(3)污水和垃圾处理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 还要靠微生物除臭。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也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将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产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处理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阅读
回顾总结
想一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范围又是怎样拓展的?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回顾总结
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约0.1毫米大小的物体,观察到小昆虫等
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以及一些物质的晶体
最高放大到2000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一些微生物、极少数细菌
放大到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回顾总结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感到意外和惊讶的是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