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雅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9 15: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雅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B. 有性生殖中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基因型,为种群进化提供大量原材料
C. 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所以基因突变能让种群发生定向进化
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红铃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其在农药的诱导下产生了基因突变
B. 农药对棉红铃虫的选择会使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棉红铃虫产生抗药性以后成为一个新的物种
D. 棉红铃虫种群出现新性状类型就说明该种群一定进化了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丧失部分遗传(即基因)多样性
B.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②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④“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⑤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5.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正确的是(  )
A.田鼠具有打洞和夜出活动的特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D.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有: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其中①②是现象,③④是推论
6.现有一个较大的蝗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蝗虫种群中全部B和b是构成其基因库的一部分
B.若该种群自由交配则子代基因频率不变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理论上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8%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理论上子代中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
7.小李运动时,不小心摔伤了膝盖,膝盖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血红蛋白增多引起的
B.出现“痛”的现象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产生了痛觉
C.出现“热”的现象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引起的
D.出现“肿”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
8.如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液体①中含有葡萄糖和血红蛋白
C.花粉过敏会导致局部血浆渗透压与组织液渗透压的比值变大
D.肝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中会出现胰高血糖素
9.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体液是指人体中的所有液体 B.人体体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
C.人体体液主要是指细胞外液 D.血液属于体液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造成的
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血糖浓度、尿液成分、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1.图示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④⑥组成的,它们之间均可相互渗透
B. 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④
C. ⑥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D. 某人不小心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其内的液体主要成分是⑥
12.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B.脑细胞中的CO2浓度相对于组织液较低
C.脑脊液也是一种细胞外液,同时参与人体内环境的构成
D.脑脊液是脑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13.如图是血液流经某一组织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胰岛细胞,饭后一小时,b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于a处
B.若A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b处氧气的含量高于a处
C.若A是肝脏细胞,饥饿时,b处葡萄糖的含量高于a处
D.若A是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
14.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B.临床上的“植物人”脑干已经受损,因此无法抬头和低头
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大脑皮层言语区V区受损,患者看不见文字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神经递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合成,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可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破坏
C.突触中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系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16.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细胞既有激素受体也有神经递质受体
B.同一个体不同功能的下丘脑细胞中核基因一般相同
C.控制生物节律和呼吸的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受损可能导致尿量增加
17.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C.大脑皮层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
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1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某同学将两个电流表的电极置于神经纤维上相应的位置,如甲图所示,其中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 、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图表示刺激c点时表1测到的电位变化
B.未刺激c点时,表2指针的读数对应乙图中的①
C.乙图中①~③的变化是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引起的
D.刺激甲图中的c点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19.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负电位
B.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0.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测得的是静息电位
B.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合成神经递质
C.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后膜并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1.下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其中A为突触前神经元,B为突触后神经元),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2为神经递质,它的释放与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B.图中3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它结构被破坏或者被占据,会阻碍兴奋的传递
C.2与3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神经递质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后转变为电信号
22.有关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
C.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胰液中含有少量的促胰液素
D.斯他林和贝利斯能大胆质疑权威,并大胆提出假设,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23.下列关于科学史及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对人体内血糖调节机制的认识
B.生理学核心概念稳态是由美国人坎农提出的
C.斯他林和贝里斯证明了胰腺分泌胰液属于化学调节,与神经调节无关
D.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4.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
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选择性运输至Ⅱ并作用于Ⅱ
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若该图表示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25.研究人员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2天后小鼠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将健康小鼠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小鼠
D.切除健康小鼠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26.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B.甲最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丙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C.表中相关激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
D.乙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TRH来进一步判断
27.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酶都具有特异性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2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肌肉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29.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激素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相对于注射提取液前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30.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手术切除a,则c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分泌的激素会减少
B.①②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③④过程可表示反馈调节
C.图中的b可以表示胰岛B细胞,可以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的活动
D.b腺体可以分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1.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 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 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 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
32.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
B. 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 甲、丙两个海岛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 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3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B. 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D.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34.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B 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 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
C 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 蛙后肢均不收缩
D 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 蛙后肢收缩
A B.B C.C D.D
35.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
B. 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
C. 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可产生动作电位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 兴奋在突触前、后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出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有关
36.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37.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给,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度流出神经元M
B. 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 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D. 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38.下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如果X代表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则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上升有关
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
如果X代表CO2,c→d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39.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降低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 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40.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无人工选择,产生的F4中抗病植株占7/16
B. 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
C. 过程③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和运载体
D. 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昇
非选择题(50分)
41.(10分)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
(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_。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原因在于__________。
(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实质是________。
(4)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 种群的_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决定的。
42.(7分)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甲图中的化验单,此人最可能患有哪两种病?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至少答2种)。
(3)由图可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____________必要条件。
(4)红细胞携带的氧气分子通过组织液被组织细胞所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__层细胞膜。
43.(11分)I.下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 B(另一种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结构)组成部分。肌质网释放Ca2+的方式是________。
(2)当Ach作用于A时,在骨骼肌细胞内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检测到Ach,骨骼肌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 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_____症状。
Ⅱ.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Ca2+能与Na+载体争夺结合位点),成为膜屏障作用,该机制能使神经细胞保持正常的兴奋性。研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为验证膜屏障作用,研究小组首先用含有Ca2+、Na+、K+等离子的培养液培养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获得膜电位变化的模型(图2)。然后降低培养液中Ca2+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
①图2曲线的获得,应采取图3中___________所示的连接方式。
②为达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屏障作用后,研究小组去除培养液中全部的Ca2+,其他条件不变,然后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的刺激,结果虽然神经纤维上能发生动作电位,但是腓肠肌未收缩。对轴突末梢的研究发现,其膜上有Ca2+通道,突触小体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据此推测Ca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2分)I.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运动员在比赛时助跑应平稳,起跳要果断有力,起跳角度要恰当,并具有一定高度;空中姿势优美,翻腾、转体快速;入水时身体与水面垂直,水花越小越好。
(1)跳水运动员从高台上跳下,快速翻腾、转体,高度紧张,此时__________的分泌增多,该激素能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
(2)激素与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作用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举一例_______。
(3)某些运动员在运动前会饮用葡萄糖水,随后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如右图所示。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其细胞外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0000倍,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据图分析可知,ATP如何促进胰岛素分泌:____。
II.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
(2)当体内皮质醇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皮质醇的含量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能成为皮质醇的靶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5.(10分)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ACh)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
(1)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e点位于反射弧_____上,此时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_____。在b、c、d、e、f点处施加刺激,能够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是点_____。
(2)实验证实,只刺激肌肉,肌肉也会收缩,此时电流计指针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_。
(3)图乙中的部分结构会被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而导致重症肌无力。如果刺激e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但肌肉无反应,若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损伤部位是肌肉还是a处,请写出实验方案: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5 DBABD  6-10 DDDBD 11-15 DBACA 16-20 CCCBD
21-25 DCCDD 26-30 BCBDC 31-35 DBAAC 36-40 CBAA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0分,每空1分)
(1) 种群 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库
基因突变 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不定向的 淘汰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42.(7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高血脂症、高血糖症(或者糖尿病)
(2)O2和营养物质 (3)正常生命活动(1分) (4)4
43.(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I.(1)效应器 协助扩散
(2)不能 化学信号→电信号 肌肉持续收缩(肌肉痉挛)(2分)
II.(3)①B ② 膜内Na+含量的改变(2分)
(4)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2)
44.(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I.(1)肾上腺素
(2)通过体液运输(或发挥作用后大部分会被灭活或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ATP作为信号分子,其浓度增加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兴奋,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3分)
II.(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体液
(2)负反馈 皮质醇可通过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和垂体;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皮质醇的受体(2分)
(3)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2分)
45.(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传出神经(1分) 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2)不能(1分)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3)在f处刺激,若肌肉收缩,说明损伤部位是a处,若肌肉不收缩,说明损伤的是肌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