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5*金色的鱼钩
查阅与长征相关的资料。
初试身手
活动一:梳理填表 ,整体感知
请你回顾《灯光》《桥》这两篇课文,把表格填写完整。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桥
请你自学《金色的鱼钩》,并尝试把表格填写完整。
活动一:梳理填表,整体感知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桥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桥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桥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起,红军开始涉足经过的草地,主要为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这是高原湿地,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沼泽地,下为泥质沼泽,又有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终成错觉。红军过草地是红军史上最艰难的时刻,行路难、吃饭难、御寒难,宿营难以及伤病是导致大量战士牺牲的主要原因。
活动二:聚焦情节,感悟形象
梳理全文的故事情节,并抓住不符合常态的特别情节或某些情节中的不符合常态的细节描写,用心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可以聚焦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感悟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时间 情节
抓住文中“一天”“有一次”“第二天”“这天上午”这几个时间点,借助以下这张表格来梳理和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1935年秋天
照顾病号
时间 情节
1935年秋天
照顾病号
一天
有一次
第二天
这天上午
抓住文中“一天”“有一次”“第二天”“这天上午”这几个时间点,借助以下这张表格来梳理和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时间 情节
1935年秋天
照顾病号
一天
有一次
第二天
这天上午
请你再次默读这四个时间点发生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做钩钓鱼
硬嚼鱼骨
命令喝汤
英勇牺牲
在这些故事情节中,哪个情节最特别呢?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
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桥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过草地
硬嚼鱼骨
活动二:聚焦情节,感悟形象
抓住不符合常态的特别情节或某些情节中的不符合常态的细节描写,用心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可以聚焦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感悟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外貌描写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心理描写
忠于革命
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
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桥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
硬嚼鱼骨
过草地
活动三:聚焦写法,深化理解
比一比、想一想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老班长》
《舍己为人的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
这个鱼钩只不过是普通的缝衣针做的,而且已经长满了红锈,为什么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呢?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活动三:聚焦写法,深化理解
革命胜利以后,很多人都来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当你看到大家都在这一枚鱼钩前驻足瞻仰,你会如何来讲述这一个“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拓展运用
阅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两个长征故事,重点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