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植被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8 21:4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5.1 植 被
2017年八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罕见的丰沛降水。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下图)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定义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1) 天然植被
(2) 人工植被
森林、草原、荒漠等
2.植被的分类
3.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形成过程
(2)植被的垂直分层
(3)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天然植被
1.森林
* 热带雨林
* 常绿阔叶林
* 落叶阔叶林
* 亚寒带针叶林
2.草原与荒漠
* 热带草原
* 温带草原
* 荒漠植被
活动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1、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定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2、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跟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储藏空气。呼吸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3、“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4、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1、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5.1 植 被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定义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这些地方为什么没有植物生长?
(一)植被与环境
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2) 人工植被
2.分类
裸地
少数种的植物
更多种类的植物
稳定的植被
土壤、水分
条件改善
(1)植被的形成过程
(一)植被与环境
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
乔木
灌木
草本
(2)植被的垂直分层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
(3)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植物适应环境而生
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光 热 水)、土壤(肥)等
◆植物改变着环境
(一)植被与环境
☆植被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植被(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二)天然植被
1.森林
●分布:
*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二)天然植被
1.森林
☆森林呈深绿色。
●特征
茎花
板根
* 热带雨林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
☆常见茎花和板根现象。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各月都有花开。
*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二)天然植被
* 落叶阔叶林
● 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二)天然植被
* 亚寒带针叶林
●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 以松、杉等植物为主。
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二)天然植被
2.草原与荒漠
◎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区别几个概念:
荒漠、沙漠、戈壁
(二)天然植被
森林
草原
荒漠
* 热带草原
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特征
(二)天然植被
● 分布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 温带草原
☆分布:
草原夏绿冬枯,
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也有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特征:
(二)天然植被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 荒漠植被
●分布:
●定义: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
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壳统称为荒漠植被。
(二)天然植被
● 特征:
有的叶小或无叶,以减少蒸发;
有的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水分;
有的茎叶被茸毛,以抵抗灼热;
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从深层土中吸收水分。
★以旱生的灌木和肉质植物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
★植被十分稀疏,地表有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植被每年的产量极低。
* 荒漠植被
(二)天然植被
温带荒漠
热带荒漠
2.草原与荒漠
(二)天然植被
●荒漠是“降水稀少,植物很稀疏,因此限制了人类活动的干旱区”。
●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蒙古语称戈壁指干旱地区粗大砾石覆盖的地面。
★植物的生长条件极差,只有少量的株矮、小叶或无叶、根深、耐旱、耐盐及生长期短的植物才能存活。
★根据组成物质不同,荒漠可分为砾漠、沙漠等类型
荒漠、沙漠、戈壁
(二)天然植被
藤本植物是指那些茎干细长,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依附他物而向上攀缘的植物。
绞杀植物
一种植物借住在其他植物种类的生命体上,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这种包住不包吃的现象,被称为附生,
附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