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城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通城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21 09: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城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罪愆 (qiān) 扁舟(biǎn) 渌水(lù) 越俎代庖(bāo)
B.垆边(lú) 箜篌(kōng) 鼎铛(chēng) 鲜有所闻(xiǎn)
C. 暴霜露(bào) 垓下(gāi) 皓腕(hào) 前合后偃(yàn)
D. 戎马(róng) 霁寒宵(qí) 蟊贼(máo) 喟然长叹(w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瀚海?? ??? 寂廖??? ???披荆斩棘?????? 慷概悲歌
B. 绸缪? 羁拌 轻歌慢舞 ? 苌弘化碧
C.酒馔????? ??颠覆??????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D.??霹雳???? ??伛偻 兔起狐落???? 锱铢必效?
【答案】:C。A/寂寥? 慷慨悲歌 B/羁绊 轻歌曼舞 D/兔起鹘落 锱铢必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C.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多用字号,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贺知章、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辛弃疾、姜夔。
B.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C.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其中《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D.莎士比亚(14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参考答案】 A(“青莲居士”是李白、“东坡居士”是苏轼)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6、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D.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答案】: C(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7、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C.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答案】: B(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B.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 A(B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错在和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年七十又四。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官员退休或辞职。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辛困苦。
【答案】:D 艰难:艰涩难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表明白居易才学突出、诗文出色的一组是( )
①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②作乐府及诗百余篇,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③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④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⑤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⑥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
【答案】:D。(第③句只写白居易上书捕贼,第④句写他好佛和名号,第⑤句写因心情郁闷而用自己的方式释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D.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答案】:C。“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
第Ⅱ卷(117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翻译: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判断句式,“所”字结构各1分,大意1分。)
(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3分)
                                        
翻译: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作诗喝酒。(“以” “诗酒”各1分,大意1分。)
(3)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3分)
                                        
翻译:(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省略句、“日”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恼十分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选自《苦斋记》)
答: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选自《苦斋记》)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为五岭之一,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此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作者失宠遭贬,在赴蛮荒贬所途中写的,全诗情韵深厚,蕴含丰富,淋漓尽致地倾诉了失意的痛苦,流徙的哀怨,断肠的乡思,归期无望的怅惆,前途渺茫的彷徨。
(能联系背景答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感,可得满分。)
(2)全诗意在写“愁”,却未着“愁”字,因为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才达到这种的效果。试选择其中的两种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在借景(物)抒情或寓情于景、对比、反衬、用典上任选两种赏析即可。答案示例: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情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④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使读者产生不尽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⑤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情土思乡之情。这样,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能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并作出分析得4分,答出一种作出分析得2分)
15、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①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④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⑤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淋铃》)
⑥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
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①岩扉松径长寂寥 ②碣石潇湘无限路 ③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④序天伦之乐事 ⑤竟无语凝噎 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⑦舞榭歌台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文类本)阅读(20分,共4个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6.文章开头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考查理解文章的含义)
17.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④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答: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4分)
18.题目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6分)
答:李清照的“美”体现在: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每点2分)
19.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结合全文,你是否赞同他说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为什么?(6分)
答: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谈出两点理由,且角度不重复,言之成理即可。每点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文字,从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学过的四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写出人物特点或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窦娥、周朴园、鲁侍萍、哈姆莱特。(4分)
(1)用到“既??????又??????”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
(2)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不少于50字。
示例:周朴园的主要特征是专制、阴险、狡诈、冷酷、虚伪。他既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着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曾经追求过自由幸福的爱情,又不肯放弃资本家的身份和地位,两种思想像藤萝一样纠缠着他的内心。
(符合三个条件,且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得4分;只符合前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且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得2分;字数不够,酌情给分。)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2分)
(2)写出这幅漫长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1)标题:如“狼狈为奸”
(2)寓意:这幅漫长画讽刺了一些不法商人和无良医生串通一气捞取好处,坑害病人的社会现象。
22.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在广大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这一档节目,开始只是在科教频道播出,随着观众关注度持续攀高,改为一套周五晚8点黄金时间播出,进而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
大赛的帷幕落下,反响非常强烈,有人认为在手机、电脑、平板普及的键盘时代,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汉字情结却正在唤醒,传统的本民族文化正在归位;也有人在质疑,汉语言文字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评论。要求:(1)观点明确;(2)语言表达简明,得体;(3)不少于40字。 (4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好,因为长期以来,“提笔忘字”越来越成为一种人们有亲身体验、又感到无奈的普遍事实。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人们的听、说、读的能力基本没有下降,但是由于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指尖上的拼写”,而忽略了“笔尖上的书写”。 这样的活动,具有令人深思和反省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 示例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激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热情的契机。在这样的节目中,我们会发现,原来汉语是如此博大精深,在6500个常用字之外,我们还有如此多的表意精微、意味深长的字词;原来汉字并不是简单的表意工具,而是音义结合、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载体;原来我们习惯了现代化、习惯了全球化,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本民族传统文化。
六、写作(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父母、爱祖国,这是情感的底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行为的底线;尊重别人、团结友善,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足球、篮球、羽毛球是不能让它越出场地两端的底线的;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之下,在道德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也不能打的。底线,是善恶是非的分水岭。
请以“人生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可以正面立意,写出做人底线对提升人生价值的必要性。也可以反面立意,结合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谈没有人生底线的危害。
【范文】
做人,更应该有底线
仰望昨夜星空,那里充满了神奇和奥秘;转回历史的车轮,那里挂满了辉煌与成就。
在那里,有李白与你的对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面对国君,他一身傲骨;面对一片天地,他千古诗才;面对人生百态,他独酒深酌。好一个青莲居士,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好一个谪仙人,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好一个李白,用建安风骨筑成千秋史册,用千古绝唱,道出自己做人的底线!
在那里,有苏武与你交谈:“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面对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面对荣华富贵,他用行动作出承诺;面对威胁劝降,他用心灵作出答复。在生存与死亡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富贵与贫困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屈服与坚守之间,他同样选择了后者!历史不能忘记,北海的苏武,那个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和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用坚守与执著,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用真诚和忠心,描绘了一幅名传千古的不朽画卷。苏武用心灵作出了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心灵道出了做人的底线。
在那里,还有诸葛亮与你聊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面对两朝国君,他忠心耿耿;面对天下百姓,他以身作则;面对功名利禄,他毫不在乎。好一个“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洛阳”的诸葛孔明!他用诚心敲响了历史的钟鼓,用忠心奏出了动听的乐曲,用心灵回答了自己,道出了自己做人的底线。
昨夜星空依然璀璨,今夜星空同样精彩。
有那献身草原的牛玉儒,有那根植西藏血洒高原的孔繁森,有那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的杨业功……
我们呢?看过了历史,历史感动了我们。让我们点亮心中的那盏明灯,坚守做人的底线;让这美丽的图景点缀人生,点缀未来吧!
通城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每小题3分,共9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3分)
                                        
(3)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选自《苦斋记》)
14.(每小题4分,共8分。)
(1)

(2)


15.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①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②斜月沉沉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④ 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⑤ 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淋铃》)
⑥ 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
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16.(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8.(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9.(6分)



20.(4分)


21.(4分)(1)标题:
(2)寓意:

22.(4分)


23.作文。(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