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9 06: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材料,该物质在250℃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高温的碳蒸气,字迹便消失,此过程要   热量。
2.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   现象,在冷冻室里发生   现象,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正常使用时,小明发现家里冰箱下部的冷藏室(温度为4℃)里面有水流到外部的接水盘,这些水是内部的   发生   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热量;
(3)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15℃)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但其他同学家的电冰箱却没有这种现象,他通过网上查询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请你解释这些霜的形成原因。   
3.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这是通过减少   的方法,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加快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罐装液态丙烷燃料是科考队员的必备物品。常温下丙烷为气态,生产厂家常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迅速消失。
4.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是利用干冰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的“雾”。
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果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同学们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对“碘锤”进行加热(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你认为选择   (甲/乙)方案更为科学合理,选用该方案主要是为了   (受热均匀/控制温度),确保碘不会受热   (物态变化)。
二、选择题
7.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8.注射新冠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已达四种,据了解疫苗需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打开保存疫苗的冰箱时看到冰箱周围有“白雾”,“白雾”是冰熔化形成的
D.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因酒精蒸发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
9.寒冷的冬天,室外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这是衣服上的冰发生了(  )
A.汽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放置很长时间后会变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D.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11.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的变干,这种现象莒县人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
B.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
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12.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13.如图为近几年流行的“喷气”奶茶,其原理是在奶茶的上表面加有一层可食干冰,然后就会产生“冒烟”的效果。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喷出来的“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喷出来的“气”是奶茶吸热汽化形成的
C.干冰吸热熔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D.喷出来的“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三、实验探究题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15.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晶”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
17.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小明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在罐中装入一些冰水,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过了一会,小明发现易拉罐的外壁出现了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3)接下来,小明擦干易拉罐外壁的水珠,在冰水中加入一些盐,并不断的搅拌。不一会,发现易拉罐外壁出现大量的小冰晶,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15℃。这些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4)通过小明的实验,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露,什么条件下凝结成霜? 
答案
1.非晶体;升华;吸收
2.(1)液化;汽化 (2)水蒸气;液化;放出
(3)如果冰箱密封不严,外界空气进入冰箱内部,外界空气温度高于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箱内壁凝华为了霜
3.液体的表面积;吸热;压缩体积;升华
4.升华吸热;液化
5.汽化;液化;凝华
6.甲;控制温度;熔化
7-13.D D C C D C D
14.(1)水蒸气;凝华 (2)气温在0℃以下;空气湿润 (3)不能
15.(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3)升华;吸收 (4)用洗衣水冲厕所
16.(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17.(1)猜想: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或温度) (2)液化 (3)凝华
(4)条件: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不低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露。当水蒸气所处的环境温度很低,低于0℃以下时水蒸气凝华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