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湖南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 长沙模拟)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C.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
D.总角、垂髫都是根据孩子的发型样式而约定俗成的称呼,专是指孩子的童年。
2.(2018 永州)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3.(2020 桂阳县模拟)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
B.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张贴要求是:上联末字仄声贴右边,下联末字平声贴左边。
C.《史记》是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4.(2020 岳阳模拟)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稍逊风骚”之“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工具,一夜分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5.(2020 岳阳模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江河”专指长江、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提到的“三词客”是苏洵、苏轼和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故乡》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
D.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变色龙》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
6.(2020 湘阴县模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家家户户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C.有一些礼仪用语我们应该知道,如头次见面说“久仰”,中途先走叫“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表演才艺称“献丑”。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7.(2021 长沙模拟)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B.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求对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称“午月”,故亦称“重五节”,主要习俗有挂艾枝、悬菖蒲、竞渡、禁火寒食等。
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告诉用“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8.(2021 雨花区校级模拟)五一假期小南回了一次老家,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相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一项是( )
A.小南和妈妈去邻居家做客,临走时邻居阿姨说:“款待不周,还请见谅。”
B.小南的姑姑说今年5月5日是立夏,再过半个月就是小满了。
C.小南按朝代顺序给爷爷背了一组古诗词:《饮酒(其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 潼关怀古》《己亥杂诗》。
D.临别前,小南的奶奶说:“端午节放假记得回来,我会提前做好粽子和五毒饼,酿好菖蒲酒等你啊!”
9.(2021 宜章县模拟)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间节点。下列所写诗句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10.(2021 开福区校级二模)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辛弃疾一生宏愿只为收复国土;艾青因为对祖国爱得深沉,眼睛常含泪水。他们是各个时期矢志不渝的爱国文人的典型。
B.唐朝诗歌题材广泛,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独树一帜,清新自然,为盛唐璀璨的诗歌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C.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喝菊花酒等。
D.古人表示谦称的有“鄙、敝、愚”,表示敬称的有“令、贤、尊”。
11.(2021 天心区校级二模)【敬畏生命】为了参加关于“生命”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小雅整理出了一些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自《论语 颜渊》,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道际皆由天命决定,它反映了道家的生死观。
B.旧时常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人家生男孩,古人把球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C.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土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为谥号。如“子美”是杜甫的谥号。
D.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有祭祖的习俗,因为民间相信,祖先会在这一天返回家中探望子孙。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
12.(2022 雨花区校级二模)下面与战争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古代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一般是猪牛羊等。
B.麾下,将旗之下,部下,敬词,对将帅的敬称。
C.“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指战争。“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也指战争。
D.边塞诗人的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13.(2022 长沙二模)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弘写了一篇作文,想请老师批改,他对老师说:“这是敝人拙作,想请老师拜读,斧正。学生不胜感激!”
B.今年虎年,小益刚好满十二岁,所以小益应该属虎。而小华比小益大三岁,小华的属相应该是猪。
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称“午月”,故亦称“重午节”,主要习俗有挂艾草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
D.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14.(2022 开福区校级一模)小明仔细翻阅了初中三年的文学文化常识,发现很多与读书有关,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宋濂,他用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来勉励马生,要珍惜读书时光,做到学有所成。
B.《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儒”指博学之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C.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无论你是少年,还是三四十岁的而立不感之年,亦或是六十岁知天命的年纪,都应将读书进行到底!
D.某同学在课堂讨论时感慨地说:“感谢老师的不吝赐教,您的分析真是抛砖引玉,对我启发很大。”
15.(2022 长沙县模拟)下面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更道”这个路名表现的是古代记时方法,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每更有不同的用语,如: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是清明节。清明节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C.“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的“借问”是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月亮。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在中秋节,人们可以赏月、吃月饼、秋游赏菊和登高。
16.(2022 永兴县校级模拟)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很讲究礼貌用语。请人指点说“赐教”,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请对方指教称“雅正”。
17.(2022 雨花区校级一模)下列句子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节目《闪亮的雪花》中,几百个七八岁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孩子举着点亮的“和平鸽”。从不同的方向穿越国家体育场。
B.中国志愿者团队在服务中熟练地使用体现中国礼仪文化的敬谦辞,如对他人表示尊敬用“恭候”“拜托”,用于自谦用“拙见”“垂询”。
C.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正是新一年的立春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D.开幕式引用的古诗词“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他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
18.(2022 芙蓉区校级三模)在创作与交流中,同学们常需要用到一些文学、文化常识,请你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小雅和小童都参加了“古风雅集”书法展,在投递参赛作品之前,小雅对小童说:“这次我写的作品是王维的《使至塞上》,我可以拜读一下你的作品吗?”
B.小曦参加“清风一度”原创诗歌朗诵视频展,获得了“优秀展播奖”,她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我汲取了先人的智慧,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汉代的乐府,唐代盛行的绝句、律诗等。”
C.在“遗风朴道”手抄报展中,特等奖获得者小航以“月”为主题进行创作,他在手抄报上写道:“阴历每月十五,即满月之日,是为‘望日’;阴历每月十六,即满月后一日,是为‘既望’”。
D.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闭幕式上,主持人借用宋代诗人赵师秀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作结,诗中描绘的是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
19.(2020 岳麓区模拟)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和《陈涉世家》均选自《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班固。
B.“丙辰中秋”中“丙辰”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中“元丰”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茱萸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等。
20.(2020 长沙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九三年》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D.小明生肖属鸡,哥哥比他大五岁,则哥哥属龙。
三年湖南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 长沙模拟)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C.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
D.总角、垂髫都是根据孩子的发型样式而约定俗成的称呼,专是指孩子的童年。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阳”。《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故选:B。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2.(2018 永州)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文化常识.
【分析】此题考查排序,解答此题,要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辨析。
【解答】①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五号左右;②讲得是重阳节,农历的九月九日;③讲得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元宵节。
故选:B。
【点评】此题作答,要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辨析。
3.(2020 桂阳县模拟)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
B.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张贴要求是:上联末字仄声贴右边,下联末字平声贴左边。
C.《史记》是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2020 岳阳模拟)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稍逊风骚”之“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工具,一夜分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传统文化常识广义上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2020 岳阳模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江河”专指长江、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提到的“三词客”是苏洵、苏轼和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故乡》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
D.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变色龙》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
【考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故乡》一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该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等人物形象。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2020 湘阴县模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家家户户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C.有一些礼仪用语我们应该知道,如头次见面说“久仰”,中途先走叫“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表演才艺称“献丑”。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春节家家户户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故选:B。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7.(2021 长沙模拟)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B.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求对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称“午月”,故亦称“重五节”,主要习俗有挂艾枝、悬菖蒲、竞渡、禁火寒食等。
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请人告诉用“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考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禁火寒食”是清明节的习俗。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2021 雨花区校级模拟)五一假期小南回了一次老家,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相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一项是( )
A.小南和妈妈去邻居家做客,临走时邻居阿姨说:“款待不周,还请见谅。”
B.小南的姑姑说今年5月5日是立夏,再过半个月就是小满了。
C.小南按朝代顺序给爷爷背了一组古诗词:《饮酒(其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 潼关怀古》《己亥杂诗》。
D.临别前,小南的奶奶说:“端午节放假记得回来,我会提前做好粽子和五毒饼,酿好菖蒲酒等你啊!”
【考点】文化常识;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语言表达和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款待”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2021 宜章县模拟)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间节点。下列所写诗句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诗句指的是中秋节;
B.诗句指的是春节
C.诗句与传统节日无关;
D.诗句指的是元宵节。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0.(2021 开福区校级二模)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辛弃疾一生宏愿只为收复国土;艾青因为对祖国爱得深沉,眼睛常含泪水。他们是各个时期矢志不渝的爱国文人的典型。
B.唐朝诗歌题材广泛,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独树一帜,清新自然,为盛唐璀璨的诗歌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C.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喝菊花酒等。
D.古人表示谦称的有“鄙、敝、愚”,表示敬称的有“令、贤、尊”。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人物、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观潮不是中秋节的习俗,喝菊花酒的习俗是重阳节。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常识、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进行重点把握。
11.(2021 天心区校级二模)【敬畏生命】为了参加关于“生命”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小雅整理出了一些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出自《论语 颜渊》,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道际皆由天命决定,它反映了道家的生死观。
B.旧时常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人家生男孩,古人把球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C.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土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为谥号。如“子美”是杜甫的谥号。
D.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有祭祖的习俗,因为民间相信,祖先会在这一天返回家中探望子孙。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反映的是儒家的生死观。
B.有误,“弄璋之喜”是指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璋:古代贵族所用的形状像半个圭的玉器。
C.有误,杜甫字子美,谥号杜陵野老。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2.(2022 雨花区校级二模)下面与战争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古代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一般是猪牛羊等。
B.麾下,将旗之下,部下,敬词,对将帅的敬称。
C.“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指战争。“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也指战争。
D.边塞诗人的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
【考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3.(2022 长沙二模)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弘写了一篇作文,想请老师批改,他对老师说:“这是敝人拙作,想请老师拜读,斧正。学生不胜感激!”
B.今年虎年,小益刚好满十二岁,所以小益应该属虎。而小华比小益大三岁,小华的属相应该是猪。
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称“午月”,故亦称“重午节”,主要习俗有挂艾草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
D.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4.(2022 开福区校级一模)小明仔细翻阅了初中三年的文学文化常识,发现很多与读书有关,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宋濂,他用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来勉励马生,要珍惜读书时光,做到学有所成。
B.《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儒”指博学之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C.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无论你是少年,还是三四十岁的而立不感之年,亦或是六十岁知天命的年纪,都应将读书进行到底!
D.某同学在课堂讨论时感慨地说:“感谢老师的不吝赐教,您的分析真是抛砖引玉,对我启发很大。”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B.正确;
C.有误,“知天命”指五十岁,六十岁称“花甲”;
D.有误,“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于对方。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5.(2022 长沙县模拟)下面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更道”这个路名表现的是古代记时方法,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每更有不同的用语,如: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是清明节。清明节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C.“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的“借问”是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月亮。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在中秋节,人们可以赏月、吃月饼、秋游赏菊和登高。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秋游赏菊和登高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6.(2022 永兴县校级模拟)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很讲究礼貌用语。请人指点说“赐教”,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请对方指教称“雅正”。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7.(2022 雨花区校级一模)下列句子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节目《闪亮的雪花》中,几百个七八岁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孩子举着点亮的“和平鸽”。从不同的方向穿越国家体育场。
B.中国志愿者团队在服务中熟练地使用体现中国礼仪文化的敬谦辞,如对他人表示尊敬用“恭候”“拜托”,用于自谦用“拙见”“垂询”。
C.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正是新一年的立春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D.开幕式引用的古诗词“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他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豆蔻年华”指女孩子,这里是上百名孩子;
B.有误,“垂询”是敬辞;
C.正确;
D.有误,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8.(2022 芙蓉区校级三模)在创作与交流中,同学们常需要用到一些文学、文化常识,请你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小雅和小童都参加了“古风雅集”书法展,在投递参赛作品之前,小雅对小童说:“这次我写的作品是王维的《使至塞上》,我可以拜读一下你的作品吗?”
B.小曦参加“清风一度”原创诗歌朗诵视频展,获得了“优秀展播奖”,她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我汲取了先人的智慧,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汉代的乐府,唐代盛行的绝句、律诗等。”
C.在“遗风朴道”手抄报展中,特等奖获得者小航以“月”为主题进行创作,他在手抄报上写道:“阴历每月十五,即满月之日,是为‘望日’;阴历每月十六,即满月后一日,是为‘既望’”。
D.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闭幕式上,主持人借用宋代诗人赵师秀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作结,诗中描绘的是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梅雨”“蛙声”不是谷雨时节,是立夏。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9.(2020 岳麓区模拟)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和《陈涉世家》均选自《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班固。
B.“丙辰中秋”中“丙辰”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中“元丰”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茱萸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等。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有误,《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B.正确;
C.有误,”豁然开朗”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D.有误,茱萸节是重阳节的别称。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20.(2020 长沙模拟)下列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九三年》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D.小明生肖属鸡,哥哥比他大五岁,则哥哥属龙。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
B.有误,《故乡》选自《呐喊》;
C.有误,“数九”从冬至开始;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考点卡片
1.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考题类型】
1、简明:
(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2、连贯:
(1)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2)句子衔接型。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头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3、得体:
(1)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来判断选择谦辞、敬辞、词语的感彩运用是否正确。
(2)表述型。根据前后语境中说话的内容,推出要说话的意思并准确地加以表达,特别要注意得体。
(3)修改型。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场合、时间、身份、对象等要素,选择正确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知识点讲解】
1、“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
2、“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3、“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中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方法总结】
1、简明:
(1)少说废话,做到避免重复,会省略,去赘余,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
(2)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3)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2、连贯:
(1)抓中心,找关键。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被放到句首或句尾。
(2)抓思路,明特点。其中记叙性的语段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性的语段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文段一样,往往把事理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
(3)抓标志。关联词语的呼应。
A、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B、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等等。
3、得体:
(1)正确使用谦敬语。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2.排列句子顺序
【考点讲解】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逻辑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解题步骤】
1、把握基本内容,明确中心。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抓住语言标志。理清思路,快速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等。
5、反复试读,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3.文学常识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文学常识包括:
1、作家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备考建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4.文化常识
【课标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点详解】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方法技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广泛的积累,对于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历史典故,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应整理成册,时时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