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9 07: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蜷缩(juǎn) B.处罚(chù) C.喷香 (pēn) D.稍息(shào)
2.《丑小鸭》的作者是( )
A.安徒生 B.郑渊洁 C.叶圣陶 D.格林兄弟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
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大家____地举手发言。
A.争先恐后 B.大吃一惊 C.四面八方 D.七上八下
4.“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从加点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头着急的心情。 B.青头的奋不顾身。
C.青头玩得很开心。 D.青头很关心自己的朋友。
5.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哪怕 B.青晨 C.媒油灯 D.来得急
6.下列四个字的部首都是“口”,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吱 B.嚼 C.咽 D.吞
7.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暖和的火炉 B.精致的盘子 C.知识的童话 D.闪烁的星星
8.节奏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 D.光/持/石击/瓮破之
二、填空题
9.看拼音组词。
yáng ( )树 飘( ) 海( ) ( )群
jīng ( )心 ( )奇 ( )过 亮( )
jiā ( )乡 ( )节 增( ) 文件( )
10.区别组词。
刚( ) 拆( ) 争( ) 教( )
钢( ) 诉( ) 睁( ) 孝(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看 ( )地走 ( )地躲 ( )地扫
( )地问 ( )地叫 ( )地说 ( )得流泪
12.根据语境填空。
本单元我们积累了一些很有哲理的俗语,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讲理。
(1)老师的指点使我恍然大悟,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理不辩不明”。
(2)老师经常会用“有理______________,无理_______________”这句谚语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理”,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行不通。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就蹦到了牛身上。(用加点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导游的介绍,完成下面的游览路线示意图。
各位游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颐和园。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有名的长廊。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向上看,一眼就看见了佛香阁。此刻我们登上了万寿山,这里能够把颐和园的大半景色都收在眼底。看,前面就是昆明湖,此刻我们就去昆明湖游赏。看,昆明湖好大呀,它周围的堤岸更长。我们此刻要去昆明湖中心的小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
①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②()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15.在文中()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16.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1、3自然段是青头对红头的(劝说 鼓励)________,表明青头此时的心情是(镇定 慌张)________,所以朗读时语速要(快 适中)________。第②自然段朗读时语速要(快 慢)________,语气要(低沉 轻快)________,读出红头的(着急 悲哀)________。
17.从青头的话中,我体会到青头对朋友的________之情,我也知道了牛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知识。
快乐读书吧。
稻草人(节选)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dài)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这是当然的,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多。他知道露水怎么样凝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
18.短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稻草人的( )
A.骨架子 B.帽子 C.扇子 D.外貌
19.第二自然段作者拿稻草人跟牛和狗比,是为了突出稻草人身上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0.夜间的一切稻草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除了文中描绘的场景,稻草人还可能知道些什么?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或者展开想象,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什么?做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析识记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蜷(juǎn)——quán
B处(chù)——chǔ
C喷(pēn)——pèn
2.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作家作品的识记。
《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3.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能力。解答时,我们要理解词语含义,根据语境选择。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根据语境,应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写出了青头为救朋友不顾自己的安危,同时也表现了青头的勇敢坚强。故“青头玩得很开心”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项正确。
B项,青晨——清晨。
C项,媒油灯——煤油灯。
D项,来得急——来得及。
故答案为A。
6.A
【详解】本题考查生字的归类。
对于相同部首的字,平常要注重积累,区别识记。
A项中“吱”是形容声音的,其他三个选项中的字都是表示吃的动作,故本题选A选项。
7.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能力。
本题形式为“形容词+的+名词”,“知识的童话”不恰当,可以说“知识的海洋”或“美丽的童话”。
8.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选项A出自宋代佚名的《司马光砸缸》,句意: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朗读节奏划分有误,应该改为:群儿/戏于庭。
选项B出自宋代佚名的《司马光砸缸》,句意: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选项C出自宋代佚名的《司马光砸缸》,句意: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朗读节奏划分有误,应该改为:众/皆弃去。
选项D出自宋代佚名的《司马光砸缸》,句意: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朗读节奏划分有误,应该改为:光/持石/击翁/破之。
9. 杨 扬 洋 羊 精
惊 经 晶 家 佳 加 夹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看拼音写汉字及辨析同音字能力,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yáng:杨树 飘扬 海洋 羊群
jīng:精心 惊奇 经过 亮晶
jiā:家乡 佳节 增加 文件夹
10. 刚才 拆迁 争吵 教室 钢铁 告诉 睁眼 孝敬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比如“拆”和“诉”,首先要辨清读音再给字组词:“拆”读“chāi”和“cā”,可以组词拆迁、拆信等;“诉”读“sù”,可以组词告诉、控诉等。以此辨清其他形近字再进行组词即可。
11. 偷偷 慢慢 悄悄 轻轻 急忙 拼命 笑眯眯 高兴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中间为“地”,后为动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偷偷地看。
12. 灯不拨不亮 走遍天下 寸步难行
【详解】本题考查俗语的默写及运用。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灯油不经过木棒拨一下,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体现了因果联系的道理。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意思是只要有理,走到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无理无论走到哪里都站不住脚。
13. 他平时成绩很优秀,但这次期末考试却考得很差,让老师大吃一惊。 要是你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就会做出这道题的。 它们是朋友。
【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
学生按照要求运用“大吃一惊”这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大吃一惊:形容非常吃惊。指事情突然发生,思想上根本没有准备。示例:今天我班同学小明上课突然哭起来,令我们大吃一惊。
(2)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
学生按照要求运用“要是、就”这几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要是……就……”是条件关系,造句时注意。示例:要是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果。
(3)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它们”,谓语是“是”,宾语是“朋友”。
14.长廊→ 万寿山脚下 → 万寿山上 → 昆明湖 →小岛
【详解】考查了学生从语段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认真读语段,边读边找出介绍的景点,然后按顺序将景点名称写出来。
这是一段导游词,语段按移步换景的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各个景点。从“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有名的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此刻我们登上了万寿山”“此刻我们就去昆明湖游赏”“我们此刻要去昆明湖中心的小岛了。”可知,游览路线:长庚→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小岛。
15.“ ?” 。 16. 鼓励 镇定 适中 慢 低沉 悲哀 17. 关爱 有四个胃 会反刍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注意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选用正确的标点。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是红毛说的话,同时使一个问句。说话内容用引号引起,问句结尾用问号,提示语在后面,“说”字结尾用句号。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结合红头现在在牛肚子中,以及青头说的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知,这是青头在从容镇定地鼓励红头逃生,故朗读语速应适中。
结合“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可知,这时候红头是觉得无望的,故朗读语速应慢一些,语气要低沉,红头是悲哀的。
17.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
阅读青头的话可知,青头为了帮助红头逃出牛肚子,一直帮他想办法,引导他、鼓励他,可以从中体会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
结合“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知,牛有四个胃;结合“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可知,牛会反刍。
18.D 19.非常尽职尽责 20.青蛙怎么样在田野里嬉戏,唱着那欢快的歌。
【分析】18.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短文的第一自然段“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是对稻草人外貌的描写。选D。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二自然段作者拿稻草人跟牛和狗比,“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用牛的懒怠与狗的顽皮,突出稻草人非常尽职尽责的特点。
20.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短文最后一段写了夜间的一切稻草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他知道露水怎么样凝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发挥想象,将稻草人还会知道的场景描写出来即可。
2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会对她说:“不怕,你有我!”我会让她免受寒冷之苦,每当冬天来临,寒风呼呼地刮着,我会给小女孩穿上厚厚的棉袄,再也不用遭到暴风的袭击。晚上,盖上温暖的棉被,使之温暖全身,睡个好觉;我也会让她梦想的烤鸭变为现实。一回到家时,桌上摆满了丰富的美味佳肴,鱼啦,肉啦,应有尽有。让她再也不用因卖不出火柴而整天饿着肚子。
【详解】本题考查想像写话。
审题:题目要求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后,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内容分析:联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遭遇,进行编写。可以从小女孩衣着单薄和挨饿受冻两方面来表达对小女孩的关心。
如: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会对她说:“小妹妹,你真坚强!”我会带小女孩吃美味的饭菜,给她穿上温暖的衣服,让她不再受冻挨饿,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