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巩固与提升练习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
A. B. C. D.
2.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非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
A. B. C. D.
3.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读我国36°N沿线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体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下列对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2000米
B.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D.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6.下列地形区与所属的地势阶梯对应正确的是( )
A.准噶尔盆地第一级阶梯 B.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级阶梯
C.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 D.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我国夏季风主要是①和②,它们分别是( )
A.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8.受夏季风和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上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下图是我国年降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年降水量( )
A.南方多、北方少 B.南方少、北方多
C.西部多、东部少 D.中部多、南北少
10.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分布
我国大陆河流众多,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注入太平洋的流域面积最大,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6.7%(外流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64%),该区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或东南流向太平洋。科学工作者对中国注入太平洋的10条大河近70年的观测发现,近50年来,我国陆地河流每年注入太平洋的泥沙量不断减少,其中减少量最大的是黄河和长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外流河绝大部分注入(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2.大部分河流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入海洋的原因是( )
A.地势东高西低 B.地势西高东低
C.降水集中在我国西部 D.盛行风自西向东吹
13.人类下列活动能够减少河流泥沙入海量的是( )
①在流域内植树造林②在沿河的湖泊内围湖造地
③修建水库④发展内河航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
A.源头对地面的侵蚀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C.华北平原地区工程建设 D.下游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干旱 D.地震
16.发生这种灾害时,下列逃生方法可取的是( )
A.沿山谷往上游跑 B.沿山谷往下游跑
C.向沟岸两侧高处跑 D.站着不动,等待救援
二、解答题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标了序号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山脉,其序号是____,该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和____。
(2)②山脉的名称是____,其南北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分别为____和____。
(3)南北走向的山脉是____(填名称),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____、____阶梯的分界线。
(4)两侧的地形区都是盆地的山脉是____(填序号),该山脉为____走向。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中下游地区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高度重视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不但要打造“黄金水道”,还应构建生态保护屏障,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1)长江发源于____省;该省位于____(地形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 ,人们为适应高寒、昼夜温差____的气候,身着独特的民族服饰。
(2)宜宾位于____(支流)和长江交江处,地处长江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该河段地势落差大,____资源丰富。
(3)长江中下游河段地势____,河道开阔,水流速度____,____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4)请为长江构建生态保护屏障提出合理建议(任答两点即可)。
19.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的源头位于_____,注入_______。
(2)支流A为_____,中下游分界点B为_____,D是_________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3)黄河上游落差大,________丰富。________工程是黄河上最大水利工程。
(4)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______________(填地形区),由于长期破坏,地面失去保护,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形成著名的“_____________”。
(5)根治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20.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____灾害和____灾害。
(2)台风属于____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解释其集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____。
(3)滑坡、泥石流属于____灾害,集中分布在我国的____,尤其是____,试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分析:____。
(4)结合我国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1-16 BBCDBBCDABABDBBC
17.(1) 太行 ③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 祁连山脉 青海省 甘肃省
(3) 横断山脉 一 二
(4) ① 东西
18.(1) 青海 青藏高原 藏族 大
(2) 岷江
上游 水能
(3) 平坦
缓慢 航运
(4)上游植树种草;减少水污染等
19.(1) 巴颜喀拉山 渤海
(2) 渭河 桃花峪 河套平原
(3) 水能 小浪底水利枢纽
(4) 黄土高原 地上河
(5)治沙
20.(1) 气象 地质
(2) 气象 东南沿海 台风往往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 地质 中西部山区 西南地区 该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4)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