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依据教师用书,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锁定在“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抓住关键句,以问题为引导理解课文内容。这三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分别是:“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把这三个自然段读正确、流利,然后边读边想:①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②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借助文字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把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和照片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完了这些珍贵的影印资料之后豁然开朗,马上答出了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二、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仅仅通过文字学生是无法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的。如果无法想象当年的辉煌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圆明园”这三个字在国人心中的痛有多深,这三个字带给过人的屈辱有多大。因此,我除了上一个环节的通过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之外,还通过课件与之相得益彰。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影像感染下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的艺术品不由得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
三、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顾祖国的历史,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老师归纳: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虽然本节课似乎取得了完满的成功,但是静心思考发现,自己还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教师讲的环节过多,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是过渡环节的教师用于,作为老师引导的语言仍然过多。
图片展示过早,在第一课时就将圆明园内珍贵文物的图片展示,导致学生上课缺少了新鲜感以至于朗读时缺少情感。
缺少小组讨论环节
在指导第三自然段朗读时辅助元素出事过多导致影响学生朗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但要注意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而且还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教学语言的风趣与形象,使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听得入耳,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大家先来回顾默写字词,拿出小黄本)
1、默词
师: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统统掠走 销毁罪证
【Ppt出示答案】
师:同桌拿出红笔交换批改,错误的同学订正,正确的同学举手。
2、板书课题
(过渡 从我们刚才默写的词语中可以看出 第一行是——昔日的圆明园(教师板书并解释复习圆明园三字含义圆-圆满无缺 明-光明普照 园-皇家园林)第二行是——当时圆明园之毁灭(那么是谁和谁毁灭的呢?英国和法国 他们是什么? 是强盗 侵略者)
3、齐读课题
师:我相信每个人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心情都不同,大家一起齐读课题,我们走进它
生齐读课题
二、授新
过渡:首先齐读第一自然段看一看作者用哪个词形容圆明园的毁灭的?—生齐读第一自然段【ppt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答——不可估量
师:不可估量的什么?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既然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那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现在让我们走进2-4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不动笔墨不读书,用上你喜欢的标记并在一边写下概括性的语言
【出示ppt要求,提示】
师:找好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了
预设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圆明园举世闻名。那么有同学找到它为什么举世闻名吗?(——引出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预设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过渡句理解课文意思,一下子找到两个重i点词(板书:建筑宏伟
历史文物)谁来具体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多,我们说了那么多,想具体看一处吗?
生:想
(一)珍贵文物
师:比如刚刚有同学说的那个地方第四自然段 “上自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和各种奇珍异宝。”【ppt出示语段】我们看看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师出示年代】看看谁估计的快
生:大约两千多年
师:准确地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就2400件了,所以说圆明园里的珍贵文物用成语来形容就是
生:(数不胜数 应有尽有 玲琅满目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师 也行,总之同学们,咱们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玲琅满目,美不胜收,眼睛都不够用的,那我们就看几处吧【ppt文物照片】
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那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ppt出示】怎么样你家有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就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第四段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指名读创造语境 第四自然段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你要回家告诉妈妈我国以前有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要告诉外国友人,你得理直气壮的告诉人家
现在大家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不错,看完了珍贵文物,那么哪个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中作者一口气用了多少个有字。)
(二)建筑宏伟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找生朗读】
师:相机点评朗读情况。同学们,在写圆明园宏伟建筑时作者一口气用了几个有?
生:8个有
(1)一大一小
师:来,一个一个读给大家听。圆明园中
生: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师:圆明园中
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ppt出示两组图片指导朗读读出对比,】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2)一动一静
师:再看,圆明园中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师:圆明园中
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刚才是一大一小,那么现在是…
生:一动一静
师:很好,谁来读出这一动一静
学生读,教师点评,之后齐读
(3)一虚一实
师:我们接着来看,圆明园中
生:有许多景物是有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
师:这是第五有。圆明园中——
生: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师:这是第六有。我们看他们是一虚一实
一中一西
师:圆明园中还有
生:有民族建筑
师:这是第七个有了,圆明园中
生:有西洋景观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一---(一中一西)
很好,整整八个有,来一起来读一读象征宏伟建筑的八个有注意注意语调变化读出层次。
生齐读
师:要写尽圆明园中的所有景观,所有的建筑,大家说还要用上多少个有字
生 无数个
师 无数个有 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快速从文中找到依据。
生:天南海北 幻想的境界里 各地名胜
师:真是那么多依据,是的圆明园的景物怎么能写的尽,建筑怎么能说得完呢?
师:当你走近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你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惊叹
【ppt语段出示】漫步院内…境界里
谁来读一读
1.多好的赞叹 2.我听出了自豪
师:现在我们一起漫步于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课件配乐播放圆明园连环图片,随着音乐的播放,教师范读】
同学一起漫步吧
生:齐读
(三)灰烬
(过渡 所以文中最后一段用了两个词形容,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但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已经化为灰烬了。)学生读最后一段
师:我听刚才同学说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你是怎么理解统统拿走的呢?
生:一点也不留下,全部夺走,一点都不留,只要能拿得动的就要拿走
师:拿不动的就
生:任意破坏
师 注意,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的,能举例子吗
如果是名画——撕毁
瓷器——砸碎
家具——砍烂
师:所以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他们都——没有了
然而历史不断向前,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废墟图片】
生:——————————————
师总结:是啊圆明园虽然毁灭了但是毁灭不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信。
三、少年中国说
师:梁启超先生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叹,正是因为他看到此景看到如此不作为的政府,所以同学们落后就会挨打,唯有少年强才能——国强!同学们,到你们了!。学生读
【ppt少年中国说片段配乐朗读】
四、运用
(过渡让我们收拾好情绪,如今随着祖国日益繁荣,流失在外的国宝纷纷回家,其中不乏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现在请同学们仿照第三自然段,完成本次练笔)
师 我们先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有条理的把这些建筑串联起来的呢?
【ppt有...也有...不仅有...还有... 】
师:不光如此,他们还 一大一小 一动一静 一虚一实 一中一西,(师生配合)
不错,大家看,如果说这个佛像是流金溢彩那么这个陶俑则是古朴典雅;再看这个青铜鼎庄重大方,而玉碗则灵巧剔透。
现在大家动笔在小黄本上完成本次运用,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
一星如果你用好了关联词
二星什么的什么
三星前后对应层次清晰
师:写好的同学坐端正
随机拿生并点评几颗星
五、总结
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再次走进了圆明园,课后大家看一看书后阅读链接思考一下都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下次我们继续交流
下课(共23张PPT)
圆明园的毁灭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统统掠走 销毁罪证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走进2-4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用上你喜欢的标记并在一边写下概括性的语言
走进圆明园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历史文物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历史文物
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建筑宏伟
圆明园中,有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圆明园中,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
圆明园中,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中,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圆明园中,也有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圆明园中,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建筑宏伟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建筑宏伟
建筑宏伟
圆明园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博物馆,
而且还是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 。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
听的同时请你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文字旁边。
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
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没有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也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运用
有...也有...不仅有...还有...
作者如何有条理的圆明园里的这些建筑串联起来的?
仿照第三自然段,在小黄本上完成本次练笔。
文山书海 热闹非凡 摩肩接踵 精心布置 一尘不染 玲琅满目 热闹非凡 垂涎欲滴 水泄不通 整整齐齐
影城 餐厅 动感体验 时尚书吧 咖啡厅 水果生鲜区 打折促销区 休闲零食区 酒水饮料区 熟食套餐区
书画 陶瓷器 玉器 铜铁器 金银器 端庄古朴的玺印 古代兵器 反映田园生活的陶器 生动细致的陶俑
词语
有什么
博物馆
有...也有...不仅有...还有...21.《圆明园的毁灭》预习单
学校: 姓名:
一、朗读课文
1、你读了( )遍,可以把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了。
2、你最喜欢的段落是( ),你多读了( )遍。
二、自学字词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请你把这些字连同它的读音整理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如: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其中 (哪个词?)是你预习中最不理解的?后来,你弄懂了吗?它的意思是
3、课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不少园内景观,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你最想了解的是哪处景观?
三、搜集资料
通过搜集“圆明园”相关资料,我最感兴趣的是
设计意图: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预习时读更是关键,也是预习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学情,我把朗读课文作为预习的首要任务。
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还要动手。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因此,预习的第二步是扫清字词障碍,整理易读错的字,找出最不理解的词语和最想了解的景观等,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本组课文的学习,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所以,课前让学生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是非常有必要。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基本上都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而且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弄明白预习中的问题,即使没弄懂,他们也会做记号。多数学生对“玲珑剔透”和“众星拱月”这两个词不理解。课文中出现很多景观的名字,学生好奇心重,会主动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