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课件(共14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课件(共14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9 13: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探访自然之景
抒写自我心灵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
目录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
4
说教学重难点
5
6
说教学过程
说教法学法
说教材
本单元选自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是必修上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它的人文主题指向自然情怀,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与反观自然,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而从学科素养看,则指向学习任务群五 “文学阅读与写作”。
实施教学时,主要承接单元任务群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项任务。本单元的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的任务将在“探访自然之景,抒写自我心灵”——《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阅读完成。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写景抒情散文有一定了解,从《匆匆》、《春》到《背影》,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阅历尚浅,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说教学目标
1、理解文本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领会文本当中“我”的情思,能通过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对特定自然环境完成“我手写我心”的任务。
3、通过对文本中“我”之心境和“无我”之境关系的梳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完成走进自然并表达的总任务。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说教法学法
课前预习法 通读感悟法
课中圈点批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拨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关注“我”之心境
活动一:通览全文,关注“我”,品作者心境
《故都的秋》:直接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喜爱
《荷塘月色》:淡淡的忧伤,暂时的宁静。
导入:登临巅峰,可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坐在水边,可感怀“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面对黄河,可感叹“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自然的风光,皆是心灵的歌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和朱自清的世界。
生活的时代一样,籍贯一样,写作的城市一样。他们的文章特色又是如何的呢
二、关注“无我”之境
活动二:概括两篇文章景色的整体特点
小组活动,细读《故都的秋》第三段和《荷塘月色》第四段,通过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作者是如何表现两篇文章景色的不同特点的?(提示:可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妙处、感官角度,意境等分析)
课文 意象 词语 句式 手法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归纳方法:常见写景方法
选择典型景物,安排顺序,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对象,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官的参与。
1.写何景物,突出景物什么特征,寄托何种情思
2.景物形象:大小 颜色 声音 动静 变化
3.写景顺序:移步换景 由点到面 由实到虚 由总到分
4.修辞的运用
三:关注原因
知人知世
《故都的秋》中的郁达夫:
1933年国民党加强对郁达夫的监视与迫害,为了躲避迫害,他移家杭州。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1934年时,日本占领东北,窥视中原。
《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
①1927年国共散伙,面临抉择,矛盾不知出路;
②家中妻儿指望自己生活,逃避为好却又放不下“兼济天下”的信念;
③生活琐事所累,与父亲的关系紧张;
④思乡愁苦,怀念好友相聚自由时光。
四:关注“美”,回归“本我”
活动三:我手写我心(给出熟悉的校园一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