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祁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9 08: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祁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2022.10.26
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选择题
北京时间9月15日,“卡西尼”号航天器结束了长达13年的土星探测使命,以主动坠毁的方式坠入土星大气层。下图为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卡西尼”探测器主要探测的行星是 (  )
A.甲 B.丙
C.己 D.庚
2.对“卡西尼”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易产生干扰的是(  )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
C.地球自转 D.昼夜交替
下图为太空拍摄到的极光景观图。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在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观测台选址冰岛的原因是(  )
A.地基稳定,地质灾害少
B.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C.降水少,大气能见度好
D.离城市近,基础设施完善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完成5~6题。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6.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  )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
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
8.科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  )
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
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
9.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11.乙地质年代的末期( )
A.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我国气候千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 )
A.①代表下渗 B.②代表蒸发
C.③代表地表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13.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减弱 B.②增加 C.④减少 D.⑤减少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4.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
15.图中P、M、N三个箭头分别表示(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6.秋天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主要是( )
A.晴天时尘埃较多 B.晴天时水汽较多 C.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强 D.阴天时水汽较少
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17~18题。
17.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18.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长波辐射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9.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湿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20.以下对北京的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气洁净度
二、综合题(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地理实验是探究地理原理的重要方法。下面实验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内部顶面和底面的中部分别贴一张纸片A和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 ___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 _偏。(填左或右)
(3)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差异→_ 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 __→大气__ __→热力环流。
(4)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__(电炉或冰块),若该实验模拟北半球某地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____(陆地或海洋),则此时纸片B地的风向是__ _
2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环过程:A____、C____、F____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示中____(写字母)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 _
(3)说明图示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提升,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6分)
23.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 ℃,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 ℃和480 ℃;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 ℃和-180 ℃;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在-200 ℃以下,条件十分恶劣。
材料二'图1为太阳系位置图。
材料三'图2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位于“宜居带”内。
(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________(填字母),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4分)
(2)上述材料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________,除此以外,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另外两个“金锁链”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2分)(  )
A.有适宜的温度 B.有肥沃的土壤
C.表面比较平坦 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4)“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2分)(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5)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
答案:1-5 CADBB 6-10 BAABB 11-16 A BDDAC 17-2CBB
21.(1)热力环流
(2) 右
(3) 空气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4) 电炉 陆地 东南风
22.(1) 蒸发 水汽输送 下渗
(2)E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3)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4)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等。
23.
(1)ABD 类地行星
(2)具有适宜的温度 合适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充足的液态水
(3)A 
(4)D
(5)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