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 1 节 两 种 电 荷
九年级物理上(RJ)
教学课件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小实验1
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一、两种电荷
小实验2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
小实验3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水流
电 荷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摩 擦 起 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现象: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靠近
现象:两根橡胶棒相互远离
现象:两根玻璃棒相互远离
三、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总结与记忆
小结:玻 正 橡 负
1.什么是电荷量?
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
3.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体会一下,你对库伦有何认识?
四、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3)注意: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000N。可见:库仑是一个很大的单位。
五、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有一部分电荷经金属球、金属杆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使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带电体所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越大。
结构
验电器能直观检验是否带电;不能直接检验电荷种类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中和
电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现象:
两个验电器的箔片恢复到不带电时的位置
小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来检验。
2、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六、原子的结构
物质由分子构成,但分子并不是微观世界最小的粒子。它是由更小的微观粒子:原子构成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原子核
“+”
原子
电子“-”
质子 “+”
中子(不带电)
1.原子的内部结构
6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8
+13
2 8
2
8
3
原子本身不显电性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验表明,以下几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依次是:
兽皮-羊皮-石英-玻璃-丝绢-木条-胶木-松香-硫磺
你知道吗?
2、摩擦起电的原因: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电子由原子核束缚电子
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上。摩擦的双方都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的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1.实验研究
实验1:
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A
B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2: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
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
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
B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的导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的绝缘体
试一试:连线
导体
绝缘体
陶瓷
玻璃
石墨
橡胶
油
人体
酸碱盐的水溶液
大地
塑料
空气
1.电荷的多少叫 ,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若用摩擦后的毛皮与丝绸靠近会出现 现象.(吸引或排斥)
电荷量
验电器
排斥
吸引
3、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内部存在大量能自由移动的 。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内部 可以自由移动的 。
4、金属导电是靠 。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
电荷
几乎没有
电荷
自由电子
电流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