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课题 怎样描述力 授课人
时间 课时安排 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2.知道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3.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几个因素。2.体验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力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具有用不同的方法描述力的作用效果。2.保持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教学 重点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习引入 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忆,温故知新。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 一、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结合教材图5-7所示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演示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向里挤压一个皮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3.一名同学上台演示拉拉力器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教师设疑: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吗?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分析与评估,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也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5-8和5-9中的实验情景。反馈练习题。二、力的单位介绍力的单位。并简单介绍牛顿的由来。让学生阅读P82中《信息窗》“牛顿”的生平介绍。让学生感受1N的大小。看教材图5-10了解一些力的大小。三、力的示意图1.教师设疑:要想正确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必须指明力的三要素,那么怎样用形象直观的图示方法表示?2.教师演示:用2N的拉力(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木块在桌面上向右运动。引导学生独立画图,并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规范画力的示意图。3.反馈练习题。师生共同点评反馈检测可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生做完后,共同交流,教师点评。 讨论力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讨论,举手回答看图,进一步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学生练习画出力的示意图动手实践找出答案应用知识,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回忆知识,总结收获,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索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所感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以及力的示意图.用作图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作图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希望同学们予以足够重视,并养成认真细致,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 小结本节 补充练习查阅有关的资料
作业布置 1.第84页练习1、2、3、42.完成同步探究本节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设计还是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些事例来认识、探究物理知识。如归纳力的三要素时就是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另外,对于力的三要素的认识,是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不是由一两个事例就得出结论的。对于力的单位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看教材所给出的一些例子外,还可以再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加深对1N的感性认识。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