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4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4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9 12:38:2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历史史实及史观
1.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任务、内容等基本史
实;
2.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重难点)。
课前思考与导入
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宣布自己为“沙皇”(凯撒的俄语发音),强化了专制统治。俄罗斯沙皇国自此开始了扩张的征程。从16世纪到19世纪,沙俄从一个内陆小公国发展到横贯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庞大帝国。
讲授和感悟新知
01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沙俄近代化的第一人
材料一: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材料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国际: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
彼得一世改革
1682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
(1672-1725)
彼得大帝
背景: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时间:18世纪初
领导:彼得一世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改革
改革内容: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
专制权力;
军事·建立新式常备军;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
农奴;
文教·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
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经济实力提高,开启近代化
欧洲军事强国,对外扩张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在大北方战争过程中,营建了圣彼得堡,1712年把都城由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1721年10月12日,俄国参政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中创立的功绩,封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影响:
积极·1.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加,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02
废除农奴制--因改革遇刺被杀的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拒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陷入危机,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
国别 人均 (卢布) 铁(万吨) 铁路
(公里)
1850年 1860年 俄国 71 22.8 29.8 1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奥斯曼帝国
俄国
黑 海
克里米亚半岛
欧洲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封建农奴制度(俄)
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英、法、土)
材料:1853年-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以损失52.2万余人,耗资8亿卢布求和结束。
外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改革,废除农奴制,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决定:废除农奴制;
原因:防止农奴起义;
前提: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目的:巩固统治。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前提: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开始标志:
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
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改革内容:
法令规定: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份地。所出价钱高于当时地价。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本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积极影响:①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二:农奴得到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后来他们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正像列宁说的:“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03
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
不同点:
目的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1861年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度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
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
后者虽然不彻底,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
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知识小结
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