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A(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9 16: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A
一、基础积累(25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储存(chǔ) 薪水(xīn) 酱油(jiàng)聘礼(pìn)
B.凋敝(diāo)惊闺(gūn) 房檩(lǐn) 朔漠(shuò)
C.崩塌(tā) 羁鸟(jī) 塞上(sài) 转徙(xǐ)
D.骄阳(jiāo)虾蟆(xiā) 荻花(dí) 低徊(hu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喧闹 安份守己 挪窝 不约而同
B.伺候 莫不关心 精义 休戚相关
C.房檐 逆来顺受 万贯 冷眼旁观
D.荣华 满目荒凉 精采 置身事外
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13岁中国布兰妮”“7岁美女模特”等消息满天飞,使“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心态蔓延,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沦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②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悲剧实际上就是其个人的性格悲剧,王灿性格孤傲,卓尔不群,因而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③幼儿园人园需摇号,看似做到了概率面前人人平等但却是一种假公平,这种方式作为缓兵之计不妨一用,但绝不能成为长期施行的政策。
④这双跳舞靴太美观了,细长到不可理喻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同样叫人移不开目光。
⑤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⑥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没有被同学推荐成为班长,其主要原因不是成绩不够优秀,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B.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C.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
D.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道。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_________________。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①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④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⑤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8.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2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是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精髓。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20分)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季羡林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北大与清华各考三天,考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回到公寓小屋里,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特别可怕的是那些臭虫的空降部队,防不胜防。
但是,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在黄昏时分,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如饴。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然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胡同里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待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我住的地方后门在翠华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我感兴趣的只是这一大所房子本身。它地跨两个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的这个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的一个旮旯,在西北角上。但是这个旮旯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我住在最深一层院子的东房中,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的砖棺。这里本来就是北京的一所“凶宅”,再加上这些棺材,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拜访我。我每日倒也过得很安静。
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我最初没有注意到是什么树。有一个夏日的夜晚,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到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缨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抵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着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有删改)
9.第3段说“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其中“苦”指什么,“乐”又指什么?(6分)
10.你如何理解“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全文内容回答。(6分)
11.第1段中写道:“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述理由。(8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20分)
在节日里徜徉
①有的日子,值得人们庆祝它,纪念它,这就是节日。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境,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放。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有了节日,日子便有了起伏。
②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因某一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重大事情,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便成为365天里的一个亮点,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譬如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运动迅速席卷中华大地,5月4日这个日子后来成为青年节,打上了爱国精神的烙印。又如1949年10月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0月1日这个日子从此成为国庆节,凝聚了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新生与振兴的希望。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年一度举行庆典的缘由。每逢这些节日,人们或举行盛大的聚会,或召开庄严的大会,或举办載歌载舞的晚会,用以歌颂人民、礼赞祖国,充分感受节日的分量和意义。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这些庆典,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回眸和眺望的机会,成了人们保持意义记忆的一种基本方式,更是人们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③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蘊,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人们赛龙舟、插菖蒲,千百年来,沿袭不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佳节,千家万户共赏一轮明月,吃月饼,叙家常,念亲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和思念,成为每个家庭最温馨的生活亮点。“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得到彻底爆发。灯笼、爆竹、春联成了节日的经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围绕着辞旧迎新的喜庆主题,各地衍生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欢庆方式,一浪推一浪地渲染着春节气氛。其中,南京的金陵灯会就颇为有名。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延续至今。现在的灯会集中在夫子庙举办,自春节始,为期一月。尤其在元宵夜,灯如海,人如潮,一派盛世景象。传统节日承载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像水一样拍打着你,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你的肌肤,进入你的灵魂深处。
④人的生命之树缀满了节日的彩灯。有些节日不具有公众性而具有个体性,只属于你自己。生日,就是隶属于你名下的日子。若干年前的这一天,时间老人认领了你,你从此来到茫茫天地间面对尘世的快乐和忧伤,你踏着这个日子走向成熟。这一天,是你年轮的标志,是你生命的刻度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的加减法规则越来越明晰而透彻了。婚庆日,也是隶属于你的特殊日子,它是婚姻的里程碑。因为婚姻里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有太多的跌宕起伏,这个日子就显得特别珍贵,值得庆贺纪念。婚姻的进程伴随了岁月的风霜雪雨,但婚庆日始终是婚姻的常青树,使婚姻充满盎然的绿意。这些个体性节日也许不像公众性节日那样有确切的指向和鲜明的主题,但它们依然蓬勃生长在你的生命家园里,不管你珍视还是遗忘,它们总是按时来按时去,脚步匆匆而踏实,使你的生命丰满起来。
12.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6分)
13.用自己的话概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14.阅读③段中的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2分)
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选角度对画线句子作简要品析。(4分)
15.第③段中写春节的部分提到南京的金陵灯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20分)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它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路,让人隐隐地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居然还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有删改)
16.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每幅图不超过10个字。(3分)
17.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4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6分)
18.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5分)
19.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2、5两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5分)
20.(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暗喻的手法表明北方的蒙古军队入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合理要求,遭到和会拒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使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一是救亡,即反对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二是启蒙,认为文化落后是导致国家社会落后的根源,对传统文化道德采取割舍的态度,更甚者认为应不看中国书只看外国书。
五四运动已过去一百年,我们汲取“五四”精神的营养,也不断对五四运动进行反思。请结合以上材料为学校青年活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与点拨
1.C(A项,“储”应读“chǔ”。B项,“闺”应读“guī”。D项,虾”应读“há。)
2.C(A项,“安份守己”应为“安分守己”。B项,“莫不关心”应为“漠不关心”。D项,“精采”应为“精彩”。)
3.A[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此处符合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语境。卓尔不群:卓越优秀,超出常人。此处望文生义,误用为性格孤傲,难与人相处之义。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缓和同时设法积极应付的策略。不符合语境。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此处使用对象错误。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情感丰富。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与“一个多小时”等词所表达的意思吻合。]
4.B(A项,句式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C项并列不当,“实体书店”包括“商场书店”“超市书店”。D项,搭配不当,应为“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5.D(注意陈述对象的统一,把握语句结构的对称性,词语的照应与暗示,合乎语意表达的逻辑性,知晓连贯位置的提示性,领会感彩的和谐性。)
6.①二者有明显区别 ②中国许多建筑也是如此 ③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相通之处
(本段文字是说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有相通之处,第处,根据后面的“然而”及前面的内容“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可知,此处应该是表述二者有区别;第二处,从后面所举的例子来看,此处应该是对后面内容的总领,再根据“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可知,此处应该填“中国许多建筑也都具有音乐美”等相关内容;第三处是对上面的总结,也就是“建筑与音乐有相通之处”。)
7.①莅临一参加 ②同仁一同学 ③忝列一荣列 ④不吝赐教一竭诚服务 ⑤惠赠一敬赠
8.书法、意象、体味、精髓。
9.“苦”指的是考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还要受臭虫的围攻。“乐”指的是到西单一带去逛街,听清脆铿锵、悠扬有致的京腔,闻花香,听悠扬深邃的叫卖声。
10.不仅指小胡同建筑结构布局的外在特点,而且还指小胡同里发生的悲欢离合的事与居住其中的人的荣辱沉浮的人生遭际。
11.从六十多年前上京考试到将近五十年前住在翠花胡同,再到现在北京面貌的变迁,“我”的生活始终与小胡同紧紧相连。小胡同接纳了“我”,用它特有的环境熏陶了“我”。“我仍然执着地关心我的小胡同”,直到永远。
12.A 公众性节日 B 民族传统节日 C 生日
13.具有政治色彩节日的意义不同寻常和人们庆祝纪念的方式。
14.(1)历史故事:屈原投江;传统习俗:端午节吃粽子
(2)示例1: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端午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示例2: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端午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15.以金陵灯会为例,说明各地衍生出许多欢庆方式,一浪推一浪地渲染着春节气氛;体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
16.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17.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18.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19.第2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第5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20.(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闻说北风吹面急
21.【写作指导】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时代热点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来,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经过传承与发扬,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要支柱,也成为当代青年点燃青春照亮人生、勇担家国大业的力量源泉。这个题目的深度还在于不仅仅有学习传承,还有对五四运动的反思,更能体现出考生思维的深度论证的精彩和看问题的独特眼光。
完成这篇作文,需要学生对五四运动进行更好地梳理,了解当时的背景,把握核心事件。五四运动中涌现出许多被后人所仰望的思想领路人及文化先驱,也可以趁此多做积累。此外还要注意演讲稿最终落点为“在校学生”,所以,建议文章结尾回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上,以实现演讲稿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立意:(1)继五四之责任,谱青年之华章。(2)传承五四精神,铸造中国之魂。(3)传百年薪火,继五四精神。(4)弘扬五四精神,探索报国之路。(5)五四精神未尽,百年薪火更传。(6)承五四之魂,辟前进新程。(7)
汲取五四精神,反思五四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