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9 21: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怀疑与学问
阅读议论文的步骤:
1.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2.抓住关键句,分析作者论证思路;
3.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论证中心论点的。
学习目标
1. 梳理文章结构,掌握论点和分论点。
2. 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
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读一读字音
顾颉( )刚 张载( ) 懒惰( )
譬( )如 轻信( ) 虚妄( )
停滞( ) 折( )扣
jié
zài
duò

xìn
wàng
zhì
zhé
写一写字形
程yí( ) 凶xiǎn( )
视chá( ) 腐草为yíng( )




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颐(yí)和园 停滞(zhì) 众目睽(kuí)睽
B.运载(zǎi) 虚妄(wàng) 豁(huó)然贯通
C.譬(pì)如 步骤(zhóu) 恪(gè)尽职守
D.塾(shú)师 关卡(kǎ) 腐草为萤(yíng)
A
·
·
·
·
·
·
·
·
·
·
·
·
记一记词义
1.视察:察看,审察。
2.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3.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4.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5.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预习检测
2.下列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B.“海尔”作为中国电器知名企业,产品质量不但在整个行业有口皆碑,在消费者心中更是不言而喻。
C.世上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D.“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归家情结。
B
明确中心论点
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勾画关键句,概括中心论点。
明确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明确中心论点
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开头段引用名言的作用
①引用……的话
②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
③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④更有权威性。
梳理论证思路
提示: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梳理论证思路
3——5段论证思路结构图
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3段
内容概括
4段
内容概括
5段
内容概括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梳理论证思路
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论证方法:类比论证
4段: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不能,层层深入,逐层递进的关系
梳理论证思路
第6段论证思路结构图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1层
内容概括
第2层
内容概括
第3层
内容概括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梳理论证思路
第一层: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第二层:举大学问家和大哲学家的例子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第三层:不墨守成规,人类文化才能进步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梳理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提出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如何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然后作者举大学问家的事例论证本段观点,最后作者通过正反对比,指出古往今来科学、哲学、美术上的各种发明或者发展,都是因为没有墨守成规前人的学说,人类文化才能够不断进步,从而证明了本段观点。
课堂小结
1、2段名言(引出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5段,层层深入
第6段,由总到分
本文先引用名言,引出论题,阐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然后举了国难时候口头消息不可靠的例子,用人们熟悉的事例说明“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接着列举了“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说法的事例,以及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接着又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1. 依据表格提示,旁批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 旁批方式
举例论证 通过举……的例子,更加充分确凿地论证了……,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通过讲……的道理,论证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 通过……与……的对比,更加突出地论证了……,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比喻论证 通过将……比喻为……,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分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2. 完成课后“积累与拓展三”,探讨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分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意,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分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分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2. 完成课后“积累与拓展三”,探讨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冒号连接两个层次——前提条件和结果。
分析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你能再举出类似上例能体现出议论语言准确性或严密性的例子吗?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冒号前强调要用怀疑的态度,后边是表现。
分号前是做学问的条件,后边是结果
前面是后面的前提,层层递进
论证特色
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
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拓展延伸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地动学说,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的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三四则论述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陈献章
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