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创造宣言》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创造宣言》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9 21:5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 造 宣 言
陶行知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的哲理性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著名教育家。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预习反馈
中( )伤 遁( )词 鲁钝( )
懦( )夫 豢( )养
灌gài( ) 走tóu( )无路
zhòng
dùn
dùn
nuò
huàn


预习反馈
1.宣言:(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 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
走投无路:无处投奔,无路可走;比喻处境困难,没有出路。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预习反馈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鲁钝:愚笨,不敏锐。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关键句 主要观点
创造宣言
通读文章,寻找关键句,归纳作者观点。
1.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2.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3.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要创造
方法归纳: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直接引出论题(论点)。
引用……的话,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同时又是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增添文学色彩。
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引出论点,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里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结合课后阅读提示,理清本文论证思路。
我们要创造
批驳五种错误观点,论述“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指出要让创造之神永驻心间。
发出创
造宣言
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01
02
03
04
(2-4)
(5-11)
(12-15)
(16)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作者宣告的观点(意见)是什么,作者是对谁宣告的?
我们要创造,教育者(教师)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为什么要宣告这个观点?
教育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批驳五种错误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创造能力
东山樵夫扼杀树苗——不懂创造的严重后果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怎样做算有创造呢?
教育者树立创造意识。
研读课文,明晓论证方式
阅读2-4段,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第3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喻成塑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第4段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以“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教育者成才。
研读课文,明晓论证方式
再次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5段,《创造宣言》5-11段,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题目 观点 论证角度 论证方法 结论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5段) 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驳论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创造宣言》(5—7段)
研读课文,明晓论证方式
文章 题目 观点 论证 角度 材料 结论
事例(事实论证) 名言(道理论证)
《创造宣言》(5—7段)
批驳观点1:环境平凡,不能创造
批驳观点5: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驳论
1.八大山人挥毫,白纸出杰作。
2.飞帝亚斯、米开朗琪罗的雕像源于普通石头。
1.遭遇八十一难的玄奘,取得真经。
2.凉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发现美洲。
3.冻饿病三重压迫的莫扎尔特写出《安魂曲》……
1.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2.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
时时是创造之时。
研读课文,明晓论证方式
再次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5段,《创造宣言》5-11段,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题目 观点 论证角度 论证方法 结论
事例(事实论证) 名言(道理论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5段) 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驳论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创造宣言》(5—7段) 批驳:5种不能创造的观点 驳论
直接批驳:驳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研读课文,明晓论证方式
阅读12-14段,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和创造力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
议论文论证方法
驳论文:
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间接批驳:立论
立论文: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观点
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第15段用了排比和呼告的修辞,语气强烈,作者大声呼告,呼吁教育者树立创造意识。
第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呼吁所有人牢记“生命不息,创造不止”,让创造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1.品味亮点词语。
理解“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一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通过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身处困境但仍取得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一词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出下文“开出一条生路”,必须有智慧、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2.感悟精彩句子。
(1)“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赏析语句,重点探究
(2)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指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拓展探究,感悟作者观点
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 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随堂练习
“创造”一词,我们已经在《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略有涉及,在本文中,你亦对“创造”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你结合两篇课文的学习经验,说说“创造”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同 学 们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