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2 圆的周长37-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2 圆的周长37-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29 12: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物品,圆形纸片,线绳,尺子等。
一、复习引入
情景引入:乌龟和和兔子进行跑步比赛,乌龟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兔子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交流讨论:1、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什么是圆的周长,又怎样去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需要计算这两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圆形学具,摸一摸、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
(2)课件演示圆的周长,并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探索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预设1: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圈,握紧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把线拉直,量出圆的周长。(板书:绳绕法)
预设2:在圆上取一个点,做个记号,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即可测量出圆的周长。(板书:滚动法)
老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周长的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直的线段来测量,也就是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3.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老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谁来说一说?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课件出示: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
茶杯盖
光盘
硬币
玩具车车轮
引导小结:
①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我们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几,也就是说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习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1)引入圆周率
老师:其实,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
(2)介绍圆周率的资料,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圆周率的读写法及数值
老师:对于圆周率,我们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出示:π)
①经过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数值是π=3.1415926535……
②圆周率的近似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出示:π≈3.14)
4.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针对公式
老师:根据=π,那么C=?(出示:C=πd)
接着提问:C在公式中表示什么?d呢?想一想,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已知半径r,圆的周长C就等于什么?(出示:C=2πr)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了解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及资料的呈现,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判断并说出理由。
1、π=3.14 ( )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者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设计意图]:通过对应的练习让学生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四、课后拓展
思考:龟兔赛跑第二战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思考,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今天所学的新课。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1)
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
3.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教学反思
1、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传授知识
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是进行圆的周长概念教学的认知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维,由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类比推出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中,圆的周长的测量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共同之处是化曲为直,有意识地渗透了化归思想,
2、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3、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