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29 13: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绪言、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
A.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元素周期表的编制 D.绿色化学的提出
3.[2021·聊城] 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4.[2021·石家庄质检改编]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B.动植物呼吸
C.把棉线织成布 D.蜡烛受热熔化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2021·保定竞秀区期末]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铝具有导电性
B.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C.氮气难溶于水
D.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7.盛放酒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
8.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关注物理性质
B.探究蜡烛能否燃烧,关注化学性质
C.关注物质的变化,受热时石蜡熔化是化学变化
D.熄灭后出现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
9.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细口瓶——盛放固体药品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10.[2021·丰润区期末] 小红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11.[2021·邢台桥东区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12.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无误)为20 mL,则实际上 (  )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20 mL D.无法判断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冰水降温 B.用酒精作燃料
C.用金属铝制作导线 D.用生铁铸锅
14.下表是鉴别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铁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加澄清石灰水
C 食盐和白糖 加水溶解
D 氧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二、填空题(共38分)
15.(10分)下列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写出下列各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
上述仪器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的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到的仪器是    。
16.(8分)如图所示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此外,使用酒精灯时,还需要注意            (写出一条)。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着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    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                              。
 
17.(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观察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1)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 ,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欲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
(3)要量取6 mL稀盐酸加入上述试管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
(4)实验完毕后,将清洗干净的试管    (填“正”或“倒”)放在试管架上。
(5)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石灰石逐渐变小,同学们判断该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根据实验现象,你提出的问题是                。
18.(3分)托盘天平是一种较为精密的测量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两种称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若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12 g食盐,称得的食盐将    (填“偏多”或“偏少”)。调换砝码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略偏右,接下来应该       (填“添加食盐”或“向左移动游码”)。
19.(4分)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可以区分下列物质,把有关性质填在横线上。
(1)米酒和白醋        。
(2)铁和铜        。
(3)厨房里的白糖和味精        。
(4)水和冰        。
20.(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 L一氧化碳约重1.25 g,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①             ;②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                ;② 。
(3)一氧化碳的用途:①            ;②            。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1.(6分)用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为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与外焰接触部分变黑,与内焰和焰心接触部分无明显现象,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二中,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二中,燃烧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
22.(14分)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一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一: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③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1)①的实验现象为           ,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 或“化学”)变化。
(2)③的实验目的是                   。
(3)小明指出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                      。
小芳对②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二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低。
实验二: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燃着的木条 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 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 熄灭 燃着的木条 熄灭
(4)由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    (填“成立”或“不成立”)。
(5)实验二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    。
[实验反思]
(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氧气
C.实验一的②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答案
1.B 2.B
3.D [解析] 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可以改善生存条件,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化学科学技术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人类造福。
4.B
5.B [解析] A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C中只是物质位置发生了变化,D中是月光照在了床前,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B中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6.B [解析]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7.B 8.C 9.D
10.C [解析] 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在设计实验。
11.D [解析]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加热试管中液体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12.B [解析] 俯视读数,读数结果偏大,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
13.B
14.C [解析] 铁片为银白色,铜片为紫红色,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二者;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可以通过加澄清石灰水的方法鉴别二者,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食盐和白糖都能溶于水,不能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二者;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故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二者。
15.烧杯 试管 集气瓶 量筒 水槽 酒精灯
胶头滴管 铁架台(带铁夹) 试管 集气瓶
16.(1)朝向手心 倒放
(2)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合理即可)
(3) 预热 试管外壁有水(合理即可)
(4)试管刷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7.(1)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
(2)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3)10 mL量筒 胶头滴管
(4)倒
(5)化学 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合理即可)
18.(1)A (2)偏少 添加食盐
[解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根据要称量的质量将合适的砝码放在右盘并移动好游码,再逐渐在天平左盘加入药品,如果指针没有指向中间刻度线,应增减药品,而不能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19.(1)气味(合理即可)
(2)颜色(合理即可)
(3)味道(合理即可)
(4)状态(合理即可)
20.(1)①没有颜色 ②没有气味(或气体或密度约为1.25 g/L或密度跟空气接近)
(2)①一氧化碳能燃烧 
②高温时一氧化碳能与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反应
(3)①作燃料 ②冶炼钢铁
21.(1)蜡烛火焰外焰部分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部分(或外焰温度最高)
(2)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3)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2.(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3)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等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4)不成立 
(5)①③(或①④或①③④)
(6)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