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1.理解重点字词,准确翻译文章。
2.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3.体会作者寄托于本文中的情感教学目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 、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作者简介:元丰二年,苏轼得罪当朝权贵,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这只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本文是作者被流放黄州的第四年写下的。
写作背景:读一读1.读对字音: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
标注不认识的字词。
suì qǐn yǔ zǎo
遂 寝 与 藻
xìng héng bǎi wú
荇 横 柏 吾2.读准节奏
要求:听读课文,把握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一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译文:
(我)正想脱衣睡觉,月光照入门内,便高兴地起身出门。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重点字词:
念:想到
为:动词,做,行
遂:连词,于是,就
译文:
(我)想到没有跟(我)一同游览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重点字词:
寝:睡觉。
相与:一同,共同
译文: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译文:
庭院中(月光)宛如积水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啊。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重点字词:
何:疑问代词,哪个
但:连词,只是
耳:罢了
译文:
哪个夜里没有月亮呢?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赏一赏文中描写庭院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妙
在何处?
(可从修辞、描写方法、用词等角度思考)
悟一悟结合短文的写作背景和你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思考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
杂情感。
练一练:1.再读文章
要求:读对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2.对比阅读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第一年,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bìn)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 试比较苏轼这首《西江月》词中的月光与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光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并探究产生这两种不同情感的原因,说说对你有何启发。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一次挫败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