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答司马谏议书
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特点,掌握这篇驳论文的反驳方法。
3. 体会作者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学习目标: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 一个叫司马光 一个叫王安石 一个是保守派 一个是改革派。
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了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做了宰相,也遵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而治”,言辞有度,服饰得体,是真正的谦谦君子。
王安石从小书读得很好,“名传里巷”,他老成持重,年纪轻轻就不苟言笑。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执掌朝廷大权,“严己律属”。除了不爱洗澡,穿衣服相当不讲究外,还经常头发蓬乱就上朝觐见天子,号令文武。按当时的标准,他基本上算是神经病。然而皇帝很欣赏他,尽管王安石是典型的“脏乱差”,依然“皇恩殊厚”,成为当朝宰相,锐意改革,想方设法为大宋收税,充盈国库。
司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异,又是政敌,两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宰相,相当的不对付。他们两人的政治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在庙堂之上,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彼此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比对方正确,比对方更了解国情。所以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两人丝毫都不客气......
资料链接
见相左的诤友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有着磊落的襟怀,他们虽在政见上有很大分歧,但都是以维护宋王朝统治为出发点。两人互相保持着对对方人格的敬重。一个反对新法的官员死后,司马光为其作墓志铭,其中有讽刺变法的话。有好事者将这个墓志铭献给王安石,以为王安石会迁怒于司马光。不料,王安石却将铭文挂在墙上,向其门下之士赞曰:“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而司马光在洛阳记述宋朝历史时,也能对王安石作客观评价。用司马光的话说,“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王安石也承认,他们“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交锋
熙宁元年(1068),司马光与王安石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其时因河北受灾,国用不足,宰相曾公亮等建议举行南郊典礼时停止赏赐。神宗把这个意见交学士院讨论。司马光从节流方面着眼,认为救灾节用,宜从贵近者开始,主张停止赏赐。王安石却从开源方面立论,认为国用不足是没有任用善于理财者的缘故。两人的意见截然相反,各不相让。这是新法实行前的一次交锋。
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相),主持变法。不久,制置三司条例司设立,青苗法等新法开始推行。司马光不愿沉默,多次上疏加以反对。后来司马光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有过无数次交锋。对于司马光,朱熹曾有过一个评价,他说: 司马光在洛阳十五年,做了件好事,写了一部《通鉴》;到了朝廷,做了件坏事,把十五六年推行的新法全部废除,搞得连守旧派的苏东坡父子也不赞成。这一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自幼饱读诸子百家之书,21岁进士及第,历任多处地方官,后拜相,力主革新,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变法,积极推行新法。后遭保守派猛烈攻击,辞官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其散文雄健奇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他作的有些诗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本文选自《王临川集》。王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中国有“诗言志”传统)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作家作品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首)、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苏洵、苏辙
·少年时期 聪慧好学,记忆超群,随父宦游,知民疾苦。
·2 1 岁 进士第四,仕途顺利,多次升官,治绩斐然。
·4 8 岁 主持变法,曲折不顺,保派阻挠,有得有失。
·6 5 岁 元祐更化 ,废除新法,晚年郁结,因病而终。
王安石的人生图谱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说明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信中王安石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驳论文
写作背景: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与王介甫书》,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文题解读
初读释义
第1段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启:陈述,禀告。
蒙教:承蒙您赐教。蒙,受。
窃:谦词,私下。
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游处:同游共处,交往。
每:常常。
操:持。
术:方法、主张。
虽欲强qiǎng聒guō,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强聒:强作解说。聒,说话声嘈杂。
蒙:受。
见:介词,表被动,“被”。
察:知晓,理解。
略:简单地。
辨:同“辩”,分辩。
译文: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lǔ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ì君实或见恕也。
重念:又考虑到。
视遇:看待,对待。
反覆:指书信往返。
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
译文: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具道:详细地说。道,说、讲。
所以:……的原因。
冀:希望。
见恕:原谅我。宾语前置。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见教,见谅,见笑。
文章第一段重要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出于礼貌,先叙酬答的话——从初拟“不复一一自辨”,说到在书信往来中不应该粗疏草率,现在则要“具道所以”——详细说明原因,由此转入正文。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答司马谏议书》PPT(完美版)PPT课件ppt优秀课件ppt课件下载ppt免费课件ppt精品课件
第2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jiàn,以致天下怨谤bàng也。
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所以:用来……的东西。
见教:指教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以为:认为。
侵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
征:求。
拒谏:拒绝规劝。
以致:因而招致。
怨谤:怀恨,指责。怨,仇视、怀恨。谤,攻击人、说人坏话。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文:
大概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就没人会去阻拦他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某则以谓受命于①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②朝廷,以授之于③有司,不为wéi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wéi生事。
以谓:以为,认为。
于①:介词,从。
人主:君主。
于②:介词,在。
于③:介词,给。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不为:不是,不算。
举:施行。
以:连词,表目的,来。
兴利除弊: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弊端。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译文: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
为wèi天下理财,不为wéi征利;辟pì邪说,难nàn壬rén人,不为wéi拒谏。至于怨诽fěi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为:介词,替,给。
理财:整顿财政。
辟:批驳。
难:排斥。
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怨诽:怨恨,非议。诽,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背地议论,指责他人。
固:本来。
前:预先。
译文:
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第3段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
以……为:把……作为。以,介词,把。
恤:顾念,忧虑。
同俗:附和hè世俗。
媚:形→动,献媚。
于:介词,向。
善:形→名,好事。
乃:副词。才。
量:估计,衡量liáng。
何为:为什么。宾语前置。
汹汹然: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译文: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盘庚gēng之迁,胥xū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①dù,度duó②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相互。
特:仅,只是。
度①:计划。
译文:
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度②:估计,考虑。
义:适宜。
是:认为正确。
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可,值得。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以:介词,因为。
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膏泽,名→动,施恩德。
事:名→动,办理。
知:领教。
译文:
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无由:没有机会。
会晤:相见,会面。
不任:不胜。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向往:仰慕。
第4段
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译文: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
2、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 )
分析理解内容
3、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
“(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
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
4、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提示:
(1)人——“习于苟且”
(2)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3)上—— “欲变此”
把握文脉,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
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指责进行逐条驳斥。
第三部分:分析保守派的思想根源,揭示改革遭抵制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驳论文写作思路:列现象 → 示弊端 → 挖根源 → 指出路
再读课文,理出回信的论证思路
提出双方认可的道理
列出对方的观点
反驳对方观点弊端
深挖保守派的思想根源
举例论证
委婉表明自己坚定的改革立场
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课堂小结
在本文中,王安石通过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指责,揭露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明了自己坚持改革、敢想敢为、决不为流言蜚语所动的决心。
问题探究
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也不可能触及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的根本,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却敢于对传统政策进行改革和抨击,敢于对大地主、大官僚的种种特权加以抑制和打击,把封建生产关系中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进行一些调整,提出在当时物质条件下能够解决的任务。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他能看到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过度剥削所造成的“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的状况,又能认识到“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亦即认识到发展所有生产力去生产天下的财富以求增加国家收入的重要性。这些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