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1 09: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20世纪50年代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导学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建国初期国情状况)
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时间、基本任务、作用)
3、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4、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确立的?
5、知道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经济基础差
比较 内容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工业落后
农业国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濒于崩溃
②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③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远不如印度
原因: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搜刮
多年战争的破坏
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①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际环境。
②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④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一五计划”期间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 时间
1953-1957年
4. 基本任务
3.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方式:
一五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外部协助:
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重工业基础项目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
军事工业
机械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结合所学阅读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和威胁,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
材料6: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裁中国,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赵学琳,陆静《对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7: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
6.——工业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鞍钢七号高炉
鞍钢三大工程
在整个50年代,鞍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象征。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一桥
二铁
三路
四厂
第一个五计划在工业上取得哪些成就?
6.主要成就:
6.主要成就:
(1)工业:四厂(四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
三大工程
鞍山大型轧钢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2)交通运输业:一桥、两铁、三公
武汉
长江
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7.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8.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
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一角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
②苏联的援助
③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
知识探究: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成就分布图
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集中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
原因:美国在沿海封锁我国,所以出于国防需要,建设项目集中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
二、政治民主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
1954年9月
2.地点 :
北京
5.内容 :
4.会议名称:
3.与会人员产生办法:
全国人民普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政协会议暂代全国人大职权结束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1954年《宪法》的性质:
②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意义)。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内容 :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地位)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宪法来制定,故称根本大法
《共同纲领》临时
宪法作用结束
6.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全国人大地位:
明确国家权力归属:
重要意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54.9
北京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拓展了解
全国“两会“
两会指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如2021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本课小结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发展国民经济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目的
背景
任务
成就
意义
——1953-1957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国初期,经济(工业)发展落后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四大厂+三公路+二铁路+一座桥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9)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第一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明确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随堂小练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2.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在(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D.中共十四大上
B
B
3.(2021·广西河池·21)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大庆市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 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4.1954年9月,李某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B】
【C】
5.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下列法律文献中,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的有(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