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0 07: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主要内容
单元
课时
主线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持续不断地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第1课时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课时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的扩展
推动和先导作用
近代科学兴起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核心问题 问题链 学习目标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1.为什么14世纪会有唤醒“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 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影响;以1-2件文艺复兴作品为例,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2.文艺复兴中的巨人们是怎样唤醒“人性”的?
3.“人性”被唤醒,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问题二 谁能拯救人类的“灵魂”? 1.马丁·路德对于拯救“灵魂”的说法与教会有何不同? 通过聆听教师对“赎罪券”和马丁·路德思想的讲述,了解宗教改革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基本情况,初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提升分析能力。
2.说一说宗教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3.宗教改革较之文艺复兴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问题三 如何依靠“智慧”发现世界? 1.“科学革命”中对于世界有哪些重要发现? 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史料,知道“科学革命”的基本情况并了解其对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科学家是怎样发现世界的?这对社会又有什么影响?
问题四 如何保障人的“权利”? 1.什么是“启蒙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启蒙运动的概念与核心思想;通过讨论启蒙思想家政治主张进一步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并探究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2.启蒙思想家打算怎样保障人的权利?
3.启蒙思想家的政治设想在当时又该如何实现呢?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西欧社会是怎样由等级制度森严的中世纪,过渡到以“天赋人权”为信仰的近代社会的呢?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西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材料一 “国际商家和银行家虽然为佛罗伦萨的繁荣作了重大贡献, 但他们的活动却不是这个城市在13世纪经济大发展和人口猛增4倍的主要原因。这个奇迹是由毛织工业创造的, 它为成千上万的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它生产的毛呢质量如此之好, 以至于在三大洲的集市、商场中都能卖到最高的价格。”
——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材料二 有钱的商人不满贵族阶级的妄自尊大,他们居住在豪华住宅里,购买精致家具,穿着昂贵的衣物。他们的妻子穿戴丝绸皮裘、天鹅绒、珠宝。法兰西皇后发现,迎接她的600位资产阶级夫人穿着和她一样奢华,大为愠怒。贵族们埋怨并要求颁布禁奢令,以遏止这种侮慢的尊卑不分的炫耀。
——威尔·杜兰特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人的命运是由上帝安排的,人的始祖因为违背上帝的诫令而犯了罪,因而其后裔即整个人类都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人只有热爱上帝,祈祷、忏悔和依靠教会才能得救,只有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有可能达到来世的永生。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1. 为什么14世纪会有唤醒“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13世纪欧洲产生怎样的新兴阶层?他们有什么诉求?他们的诉求受到了谁的压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平等、物质享受等
被等级制度、宗教神权压制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1. 为什么14世纪会有唤醒“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
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虔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总之,那年刚一交春,瘟疫严重的后果可怕而奇特地开始显露出来。
——薄伽丘《十日谈》
主啊,救救我们吧
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人口减少近2/3
无论人们怎么努力祈祷,上帝却没有大发慈悲出面阻止瘟疫的发生与传播。这样一来,人们对上帝和教会的信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虔诚信仰→失望乃至于不满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1. 为什么14世纪会有唤醒“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
古罗马世界尚未完全毁灭,城中还保有古老的建筑和回忆。古典艺术仍残存于罗马、维罗纳、曼图亚、帕多瓦等地;万神殿虽然已有1400年的历史,仍是大家礼拜的地方。勇敢的商人遍及各地,从法国的市集到黑海最远的港口,无处不至。他们已习惯和希腊人、阿拉伯人、犹太人、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及中国人交易。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教条,也为意大利知识分子带来不重教规的思想。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手中,很多希腊人逃离该地,移居佛罗伦萨。有人带来古典教本的书稿,有人演讲希腊语言、诗和哲学。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说一说文艺复兴起源自意大利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身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积淀;从文化交流中汲取了养料,拜占庭灭亡后学者将古典文化典籍带到意大利……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2. 文艺复兴中的巨人们是怎样唤醒“人性”的?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精神。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由意大利扩展至欧洲各地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创作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达·芬奇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圣母像
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2. 文艺复兴中的巨人们是怎样唤醒“人性”的?
高高在上的圣母子
拉斐尔
充满温情的
圣(人间)母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想!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但丁《神曲》插图
地狱第八层,买卖
圣职者接受惩罚的地方
教皇尼古拉三世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精神。
肯定人的力量、智慧与追求
赞美现世幸福生活
抨击教会腐朽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被压制的“人性”如何唤醒?
3. “人性”被唤醒,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意大利城邦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什么叫作文明开化”,由此社会也越来越多地强调人的地位。意大利的贵族们可能比欧洲其他地方的人更洁净卫生,喷的香水也更多。“如何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这种类型的书籍开始出现。
——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材料二 有的教会人士包括主教与几位教皇世俗化了。很多人文主义者藐视神学,抨击修道生活。他们让人们的思想对教会的一些信念与实践产生了怀疑。还有少部分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自身的真理与价值从根本上产生了疑虑。
——海斯 穆恩 韦兰《全球通史》
想一想,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会是什么人?以创作文艺作品为反抗方式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否能唤醒大多数人的“人性”?
更多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解放了长期被压抑禁锢的人性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谁能拯救人类的“灵魂”?
1. 马丁·路德对于拯救“灵魂”的说法与教会有何不同?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摘自赎罪券价目表
出售赎罪券
当我主耶稣基督说“你们应当悔改”时,衪的意愿是希望信徒们毕生致力于悔改。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
但它也并非仅仅意味着内心忏悔,若无各种外部的苦行,亦无效能。……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信仰得救
信徒
上帝
教会
×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谁能拯救人类的“灵魂”?
1. 马丁·路德对于拯救“灵魂”的说法与教会有何不同?
传闻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维滕贝格教堂门上
打上教会大门的马丁·路德,为什么没有被教会惩罚?
材料一 当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立起中央集权政府,尽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后,教廷便把经济损失转嫁到四分五裂的德国身上,……据统计,16世纪初,每年从德国流入教廷的财富高达30万金币,而帝国税收却只有1.4万金币,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不断壮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德国社会各阶层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教廷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任继愈 杜继文主编《新版宗教史:基督教史》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材料三 我们基督徒和别人不同的唯一标记就是圣餐和洗礼;但单是外表的,没有信仰的领受,算不得什么。……基督教是以信心为主,决不为外表的行为所拘束。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承认世俗权力高于教权,贵族支持
简化仪式,获得各阶层都支持
还涉及到
社会改革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谁能拯救人类的“灵魂”?
2. 说一说宗教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马丁·路德主张
(1)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宗教改革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3)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4)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左侧是教材关于马丁·路德的主张和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请用连线的方式找出有逻辑关系的对应内容,并进行说明。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谁能拯救人类的“灵魂”?
3. 宗教改革较之文艺复兴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517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16世纪开始)
地理范围 意大利开始,扩展到欧洲各地 德意志开始,扩展到西欧一些国家
主要思想 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形式 复兴古典文化,创作文学作品 (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
(如路德派、瑞士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涉及人群 知识分子 各阶层
偏重于宣传思想
矛头直指教会,有实际行动
涉及人群更广泛
时间上有相继的关系
都肯定人的地位和自主性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三 如何依靠“智慧”发现世界?
1. “科学革命”中对于世界有哪些重要发现?
发现
世界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威胁到宗教信仰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一整套天文理论
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
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
英国医生哈维
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
尼德兰外科医生维萨留斯著《人体构造》一书,创立解剖学
揭示宇宙的规律
探索人自身的奥秘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三 如何依靠“智慧”发现世界?
2.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世界的?这对社会又有什么影响?
人教社小学课本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故事插图
(1)说一说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思维方式+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
(2)从伽利略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世界的呢?
(3)按照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人们还会再轻易相信教会关于世界、关于人的那些说法吗?这会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不会。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不再盲从于教会;同时也有利于探索世界奥秘,促进社会进步。
(4)出自小学课本的这个故事是否就是真实的呢?想要验证这个故事真伪,从历史学科来说,需要哪些证据呢?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四 如何保障人的“权利”?
1. 什么是“启蒙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从启蒙运动的概念和核心思想中能看出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科学革命有什么样的关系?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启蒙运动发扬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精神,并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进一步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满足资产阶级诉求新社会的政治主张。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四 如何保障人的“权利”?
2.启蒙思想家打算怎样保障人的权利?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觉得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人应该有哪些权利呢?
追寻财富的自由
享受生活的自由
探索知识的自由
自由
摆脱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民主
国家 思想家 主张 共同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都反对君主专制;
都主张民主;
都认同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都相信在科学和教育之下社会在进步……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英国 亚当·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集大成者,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平等
启蒙思想家为保障人的权利提出了哪些主张?
实行新制度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四 如何保障人的“权利”?
3.启蒙思想家的政治设想在当时又该如何实现呢?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卢梭《社会契约论》
历史大事年表(节选自教材后附表)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要主动进行斗争
打破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四 如何保障人的“权利”?
3.启蒙思想家的政治设想在当时又该如何实现呢?
按照启蒙思想家政治设想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是否能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
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保障的也是资产阶级的权利。启蒙运动提出的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有着历史的进步性。但是,也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17-18世纪后半期)
几百年思想解放运动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并为资产阶级建立保障其诉求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蓝图,作好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唤醒人性
信仰自由
发挥智慧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新教思想的传播需要依赖一定的传播媒介。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影响,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欧洲印刷业就此发展起来。这为宗教改革运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查找这一时期印刷业在欧洲发展的相关资料,了解金属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对宗教改革起了怎样的作用。
1568年使用古腾堡印刷机的印刷工坊
1455年用金属活字印刷的古腾堡《圣经》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