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30 07: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
此处输入小标题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主要内容
单元
课时
主线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文明
的多元性
世界历史发展
的延续性
第1课时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2课时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3课时
古代非洲与美洲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 庄园制 王权、教权与城市
(东欧封建社会)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沟通东西方文明)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融汇东方千年文化)
古代印度 古代日本、朝鲜
东非文明、西非文明、南非文明
(沙漠和海洋的“共育”——古代非洲文明)
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高原和谷地的“隔绝”——古代美洲文明)
蕴含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核心问题 问题链 学习目标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1.依据地形图分析非洲地理环境特点? 观察《古代非洲国家》地图,分析古代非洲相关历史资料,梳理古代非洲不同地区的历史概况,认识非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多样性。
2.班图人溯源——简介班图人特点及贡献?
3.东非、西非、南非曾经兴起过哪些国家?他们的分布地区及特征?
4.分区分析介绍东非、西非、南非不同国家发展概况与特点。
问题二 比较古代美洲不同文明异同 1.印第安人溯源——简介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由来与发展概况。 分析《美洲文明分布图》及相关史料,制作美洲古代文明一览表,对美洲不同地区的文明进行比较,认识古代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对人类历史做出的贡献。
2. 列表比较古代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政治、经济与文化成就?
3. 分析印第安文明的毁灭的原因?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距离欧洲较近的非洲不应该更早被发现和开发吗?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1. 依据地形图分析非洲地理环境特点?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区与欧亚大陆联系紧密,更多地被视为亚欧大陆文明区的一部分。故本课所提及的非洲文明,主要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西非、东非、中非和南部非洲及其各岛屿。
沙漠
高原
海洋
地形复杂,
不易开发
山地
沼泽地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2. 班图人溯源——简介班图人特点及贡献?
班图发源地和炼铁术
肇始地假说示意图
非洲黑人可以分为班图和苏丹两大支。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其人口占全非洲人口总数的1/3左右。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末期,西非地区形成了一些今天称为尼日尔—刚果语系的古老氏族和部落,班图语就是其中的一种。……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不断向南迁徙,到19世纪才停止。
……持续上千年之久的班图族黑人大迁移,是古代非洲黑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之伴随着这一事件的发展,整个非洲的历史进程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于迁徙的范围广泛,西起大西洋雨林地区,东至印度洋沿岸,南抵南非之角的开普敦,致使这以后上千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生存着的黑人各族,都有着共同的班图族黑人的最初文化起源。
——闫冰《浅谈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起源—以班图文明为例》
非洲语系和班图人
扩散路线图
关于班图人你有什么认识?
班图语为古老语言
分布广泛、不断迁徙
对非洲文明影响巨大
主要贡献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
和山羊等
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
等重要农作物
掌握了冶铁技术
农业
手工业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3. 东非、西非、南非曾经兴起过哪些国家?他们的分布地区及特征?
区域 国家 时期 分布特点
东非 阿克苏姆 1-4世纪
集中分布在东非、西非地区,南非也有古代国家。从整体看,非洲北部国家出现较早,且相对发达;越往南,国家出现越晚,且发展程度较低,直至南非地区,全然没有国家出现的条件。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10-15世纪
西非 加纳 8-15世纪
马里
桑海
南非 大津巴布韦 11-15世纪
古代非洲的国家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4. 分区分析介绍东非、西非、南非不同国家发展概况与特点。
(1)东非国家——阿克苏姆
阿克苏姆王国的名称源于阿克苏姆城,该城约在公元1世纪是王国的都城。
在4-6世纪时,阿克苏姆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域伸至今天的也门、沙特阿拉伯南部地区以及索马里。阿克苏姆帝国在4世纪中叶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并具有商业文明。它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阿克苏姆与当时的中国、罗马和波斯并称为古代四大帝国。
——摘编自潘华琼《阿克苏姆——埃塞俄比亚的基石》
依据材料概括阿克苏姆兴盛时期的特点?
信仰基督教
商业发达
并称为古代四大帝国
随着阿拉伯、奥斯曼帝国帝国兴起,东西方贸易被垄断,
阿克苏姆国家逐渐衰落。之后,东非又兴起许多城邦国家,
他们情况如何呢?
古代非洲的国家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4. 分区分析介绍东非、西非、南非不同国家发展概况与特点。
(1)东非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东非的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沿岸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商贸活动的频繁之地。
公元前后,该地区兴起了一批商业城市,后来发展成为城市国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摩加迪沙、蒙巴萨和桑给巴尔等。这些城市国家在8、9世纪皈依伊斯兰教,盛行奴隶制。它们借助地理优势,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等向外输出,从东方购得丝绸、瓷器等销往内陆。15世纪末以来,该地区遭到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商业随之渐趋凋敝。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依据材料,说一说东非摩加迪沙等城邦国家情况?
信仰伊斯兰教
对外贸易发达
随葡萄牙入侵而衰落
盛行奴隶制
古代非洲的国家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2. 东非、西非、南非曾经兴起过哪些国家?他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2)西非国家——加纳
西非很早就与北非保持着贸易关系。约公元前7世纪,骆驼传入北非,公元前后,驼鞍也传到了北非。骆驼使商队可以穿过撒哈拉沙漠,并成为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
加纳王国地处今毛里塔尼亚和马里之间,最初由北非的柏柏尔人建立,8世纪苏丹的黑人夺取统治权,逐渐崛起,据称11世纪的加纳拥有约20万军队,并向过往商旅征收赋税。虽然加纳本身并非黄金产地,但国王们设法从尼日尔河和赞比亚河等地获得黄金,从而控制了黄金贸易,加纳也因此成为西非最重要的黄金贸易中心。阿拉伯商人骑着骆驼穿过沙漠来到加纳,用马匹和手工业品换取加纳的黄金、象牙和奴隶。随着阿拉伯人活动的增多,伊斯兰教的影响扩大,大约10世纪,加纳国王已经信仰伊斯兰教,其都城昆比萨利赫已经有多座清真寺。
13世纪,因受到撒哈拉沙漠游牧民的侵扰,加纳逐渐衰落,马里开始兴起。
——《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沙漠商队(绘画作品)
依据材料,说一说西非国家加纳的情况?
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
信仰伊斯兰教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2. 东非、西非、南非曾经兴起过哪些国家?他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2)西非国家——马里
马里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其都城(廷巴克图)往北可以通行驼队,往南则可借尼日尔河舟楫之力和西非黑人区通商,甚至可以直达几内亚湾沿岸的几个富庶邦国,正是天造地设的水陆商埠……自13世纪开始崛起,14世纪国王曼萨·穆萨统治时期(1307—1332年)达到鼎盛。曼萨·穆萨尊崇伊斯兰教,曾率领一支庞大的使团前往麦加朝觐,一路挥金如土,被誉为“金矿之王”。14世纪末马里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很快被桑海取代。
——摘编自武演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穆萨……他从国外请来很多的穆斯林学者,修建王宫和清真寺,创办学习……廷巴克图的桑科尔清真寺是著名学术中心,桑科尔大学有数千名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欧洲白人留学生。埃及、摩洛哥的学者应邀前来讲学。图书馆藏有大量图书、文献和资料。马里君主尊重学者,对法官、医生、诗人、教授和建筑师等,都给予很高待遇。
——马克垚、朱寰《世界古代史》
马里国王曼萨 穆萨
朝觐麦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古代非洲廷巴克图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
统治者尊崇推动
交通便利、城市繁荣
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白银源自白人的国度,但神的教诲和智慧的珍宝只能在廷巴克图找到。
——西非谚语
廷巴克图的
桑科尔大学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2. 东非、西非、南非曾经兴起过哪些国家?他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2)西非国家——桑海
桑海人9世纪末占据尼日尔河流域的加奥,并以此建立国家。桑海虽然在13世纪初被马里帝国征服,但很快赢得独立并日益强大,16世纪初达到顶峰,统治着今天的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国。
桑海经济繁荣,控制着廷巴克图、泽内等商业重镇。君主们崇尚阿拉伯文化,奖掖学术,实现文化昌盛。16世纪末桑海在摩洛哥人的大举进攻之下衰落,并于1680年亡国。此后西非地区陷入部族混战,再无强大政权兴起。
——摘编自武演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简介桑海帝国的情况?
16世纪达于极盛,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由国王直接任免;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
古代非洲的国家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认识古代非洲文明特点及多样性
2. 东非、西非、南非曾经兴起过哪些国家?他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3)南非国家——大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遗址复原图
大津巴布韦古城遗址,包括城墙、高塔、神庙、宫殿、库房、水井、地窖和住宅等建筑。还有高达 9.15 米,厚达6.1米的围墙。全部建筑是用花岗石砌成的,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严密无隙,坚固异常,令人惊叹不已。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11世纪末,由班图人建立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建筑业最引人注目;
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部分地区都在它的统治之下。
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
——1905年埃及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区域 国家 时间 国家形态 发展情况
东非
东非
西非
南非
桑给巴尔
蒙巴萨
摩加迪沙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阿克苏姆
10世纪-15世纪
8世纪-16世纪
14世纪-
15世纪鼎盛
4世纪鼎盛
地域广大王国
城市国家
地区强国
黄金帝国
广泛使用奴隶 、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城市与文化繁荣、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石头城
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
北非有古埃及文明成果
东非城市国家商贸发达
西非黄金帝国十分富有
南非有大津巴布韦文明
填一填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
观点2():
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
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劲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对非洲的殖民变得异常困难。
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
因此,直到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在武力和技术上都拥有更大优势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碍时,才最终完成殖民。
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
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
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
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
课堂辩论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比较古代美洲不同文明异同
1.印第安人溯源——简介古代美洲印第安人
由来与发展概况。
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一般都认为,美洲人是亚洲人的后裔。后者至少在2万年前越过白令海峡——当时那里还有大陆桥——而来到美洲。
在这块大陆上,沿着中美洲的东海岸(墨西哥中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与南美洲的西海岸(安第斯山脉)一带,出现了数种极为先进的人类文明。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分别是玛雅文明(现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城)、阿兹特克文明(位于现今的墨西哥)和印加文明(从厄瓜多尔中部一直延伸到智利中部)。其中玛雅人最具艺术和科学潜质,他们的势力和文化在公元600年左右达到鼎盛,从而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文明。850年左右玛雅文明开始衰落。
相比之下,阿兹特克文明更具军事化特征。1400年左右,阿兹特克人依靠军事力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印加人则以秘鲁的安第斯高地为基地,在15世纪早期实力逐渐增强。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们对自己的人民实施严格的控制。
——摘编自[美]丹尼斯·舍曼等著,李义天等译:《世界文明史(第4版)》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比较古代美洲不同文明异同
2. 列表比较古代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政治、经济与文化成就?
区域 文明 时间 政治 经济与文化
中美洲 玛雅文明 15世纪中期衰落 建立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祀构成统治阶级; 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发展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城市建筑精美,建有祭祀用的金字塔庙宇;
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兴起,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上层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纳贡;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最著名的建筑是上面建有神庙的太阳金字塔 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南美洲 印加文明 12世纪建立,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 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印加帝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设长官,由贵族充任; 为征税和征兵,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它的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建筑艺术高超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为什么说玉米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美洲文明与非洲文明相比有何不同?
想一想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美洲文明完全独立发展而产生,以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基础。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二 比较古代美洲不同文明异同
3. 分析印第安文明的毁灭的原因?
尽管这些成就令人刮目,但事实仍然是,一小撮西班牙征服者,便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这三大文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千百年来的孤立隔绝所造成的恶果,但随着西班牙人到来而引起的冲突发生时,这种孤立隔绝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
……数千年来的孤立隔绝使印第安人在军事上与在生理上一样不堪一击。1500年时美洲印第安人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的西欧人和公元前3500年的中东人的技术水平。尽管他们在培育植物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除了仅能最低限度地保证远远少于旧大陆居民的食物需求之外,他们从未发展过耕作技术,他们只有石质、木质及骨质工具,还不能熔炼矿石,因此也就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刀剑和火器。起初,美洲印第安人被西班牙人的火器发出的声响和射杀效果,吓得魂不附体。那些冲锋陷阵的骑兵,也令他们胆战心惊,以为人和马是合为一体的可怕动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西班牙殖民扩张
依据材料分析灿烂的印第安文明毁灭的原因。
印第安人相对落后
对外来疾病缺乏免疫力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东非:阿克苏姆王国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古代非洲与美洲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是世界上除亚洲之外最高的山脉,平均海拔3660米,最高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安第斯山脉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海岸绵延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余部分分开,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
请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印加帝国疆域发展与安第斯山脉之间的关系?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