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
此处输入小标题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主要内容
单元
课时
主线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文明
的多元性
世界历史发展
的延续性
第1课时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2课时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3课时
古代非洲与美洲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 庄园制 王权、教权与城市
(东欧封建社会)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沟通东西方文明)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融汇东方千年文化)
古代印度 古代日本、朝鲜
东非文明、西非文明、南非文明
(沙漠和海洋的“共育”——古代非洲文明)
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高原和谷地的“隔绝”——古代美洲文明)
蕴含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核心问题 问题链 学习目标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问题一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历史地位 1.简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 通过研究历史地图和文献史料,能够认识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及阿拉伯文明在东西方文明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分析阿拉伯帝国兴起原因并列举其鼎盛时期的表现?
3.思考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问题二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异同 1.简述奥斯曼帝国兴起的历程? 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梳理奥斯曼帝国发展历程,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异同,理解西亚地区文明的发展演变进程。
2.分析奥斯曼帝国政治、经济概况与影响?
3.比较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异同?
问题三 中古时期的南亚与东亚国家 1.感受南亚印度多宗教共生的特点,比较南亚印度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异同? 对照历史地图,明确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梳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在印度发展史上的作用。
2.比较古代朝鲜与日本的异同?思考东亚文化圈形成的特点和原因。 通过制作年表等活动,梳理古代朝鲜和日本发展的关键事件,认识东亚国家特点,提升历史评价问题能力。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亚洲地理位置示意图
该书作者为什么对伊斯兰文明评价如此之高?
伊斯兰文明又是怎样形成的?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历史地位
1. 简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
622年 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中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
后期 叙利亚、两河流域、北非等
广大地区
8世纪 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
中叶 阿拉伯帝国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历史地位
2. 分析阿拉伯帝国兴起原因并列举其鼎盛时期的表现。
(1)兴起原因
材料一 阿拉伯半岛的夏季的“热风”,阿拉伯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可他们的敌人却招架不住。阿拉伯当时出征的军队,大半都是从沙漠中的贝都因人中招募而来的,肥沃的新月地区文明国的舒适和奢侈,对于很多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何洋《论阿拉伯帝国成功崛起的原因》
原因2: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统一的阿拉伯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材料二 在阿拉伯帝国发动大规模扩张之前,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大多不识字,游牧的贝都因人尤其如此。
……随着伊斯兰教的问世,阿拉伯半岛上的各个阿拉伯部落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阿拉伯语也就成为阿拉伯人统一的民族语言和宗教语言。651年《古兰经》定本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阿拉伯语的发展,加速了阿拉伯语从口头文学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这奠定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语言认同基础。
——李艳枝、李昂《试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基础及其影响》
原因1:阿拉伯半岛自然环境气候恶劣,经济发展受限,及对文明地区财富的渴求。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原因与历史地位
2. 分析阿拉伯帝国兴起原因并列举其鼎盛时期的表现。
(1)兴起原因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长,而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原因3:伊斯兰教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材料四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原因4:阿拉伯政权不断向外扩张的政策及宗教信仰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历史地位
2. 分析阿拉伯帝国兴起原因并列举其鼎盛时期的表现。
(2)鼎盛表现
填一填
具体内容
政治方面 政治稳定,形成了以哈里发为核心的政教合一统治体系。
最高统治者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握 和 的部门尤为重要。
经济方面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贸易联系亚洲、欧洲、非洲、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
文化方面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 、印度、 、和罗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哈里发
财务
税务
巴格达
波斯
希腊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问题一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历史地位
3. 思考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一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对西方
阿拉伯版本古希腊罗马文化回传欧洲、中国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和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建筑学及医药学等方面的发展。……阿拉伯的名著《一千零一夜》更是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影响较大……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录了大食国草药方面的相关知识。阿拉伯输入中国的乳香、苏合香、芦荟、丁香、何黎勒、龙脑(冰片)等药材为中国医药界广泛采用。
——哈桑 董国炎《中国古代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数学和医药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二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异同
1. 简述奥斯曼帝国兴起的历程?
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跨过今黑海海峡,逐渐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首都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
后期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二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异同
2. 分析奥斯曼帝国政治、经济概况与影响?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制国家,国家管理机构分为教俗两大系统,苏丹居于两者之上,集宗教和世俗大权于一身,具有无限权威。
奥斯曼帝国农业的主要劳动者是依附农民,他们被固着在土地上,未得封建领主允许,不准自由迁徙……地租以实物地租为主,穆斯林农民交纳收获物的十分之一,非穆斯林农民则为25%-50%,后者还需负担人头税。后来土地税和人头税合一,同时又出现了其他许多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如牲畜税、婚姻税和磨房税等。
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和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后,亚欧商路都在其控制之下。虽然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并没有因此而完全中断,但受制于自身发展水平,苏丹政府对过往商旅强征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加之长期的战争和海盗活动,地中海区域正常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意大利商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受到影响,西欧各国遂更加积极地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政治
政教合一,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军队的主宰。
经济
①农民和工商业者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②控制欧亚商路
影响
地中海区域正常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进新航路开辟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二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异同
3. 比较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疆域辽阔,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
都信仰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的统治政策;
对外积极扩张,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广泛并产生世界影响。
所属民族、兴起的地区与所处时代不同。
阿拉伯帝国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处于中古前期;
奥斯曼帝国兴起于小亚细亚地区,处于中古后期。
所实施的政策及影响不同:
阿拉伯帝国实施的政策促进了各地民族的交往与文化传播;
奥斯曼帝国实施的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促使欧洲人寻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三 中古时期的南亚与东亚国家
1. 感受南亚印度多宗教共生的特点,比较南亚印度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异同?
(1)多宗教共生的南亚印度
笈多王朝
德里苏丹国
4世纪
印度教为国教
11世纪
13世纪初
伊斯兰为国教
突厥人入侵印度
6世纪
16世纪
信奉婆罗门教
吠陀时代
孔雀王朝
3世纪
公元前1500年左右
佛教为国教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三 中古时期的南亚与东亚国家
1. 感受南亚印度多宗教共生的特点,比较南亚印度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异同?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建立 4世纪,以恒河流域为中心,首都华氏城,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
首都德里。
宗教
政治统治 中央 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地区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苏丹是最高统治者
地方
经济文化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处于印度由奴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在梵文文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随着伊斯兰教传播,阿拉伯、波斯、突厥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传进印度与印度的古老文化相融合,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
(2)比较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异同
印度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
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这一时期印度教在与伊斯兰教的对抗和融合中继续发展,而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亡。)
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分裂割据、宗教冲突不断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想一想
材料一 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古前期的印度传统大相径庭。德里苏丹国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国家,苏丹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总揽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等各项大权,同时又兼伊斯兰教最高教长,集君权和神权于一身。……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是德里苏丹国的政权支柱,他们在种族和宗教上都不同于本地居民,高级官职一般都由他们担任,印度教徒只能出任乡村小官和税吏。
——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依据材料说一说德里苏丹国的历史特点。
材料二 穆斯林的不断入侵导致13世纪建立德里苏丹国。穆斯林统治者原来是想把印度伊斯兰化的,但其所能做到的只是确立了穆斯林上层的政治统治权和对土地的封建占有权,建立了伊斯兰教对印度教的统治地位,印度教上层的政治、经济权力仍部分地保存,印度教依然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依然保持。
——林承节《印度史上的断裂、改变和延续》
通过军事征服建立
信奉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掌握最高权力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并存,印度教依然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三 中古时期的南亚与东亚国家
2. 比较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异同?思考东亚文化圈形成的特点和原因。
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
传到日本,推动日本社会发展
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孝德天皇孝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贵族、庄园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秦汉之际
6-7世纪
646年
10世纪
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成为名义上的象征
12世纪末
德川幕府建立,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17世纪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政权并立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并效仿唐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推行土地国有;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
4世纪
7世纪末
10世纪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号朝鲜
14世纪末
中国应朝鲜请求出兵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16世纪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任务三 中古时期的南亚与东亚国家
2. 比较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异同?思考东亚文化圈形成的特点和原因。
材料 一般认为,文化的共性通常由语言、价值观、体制、宗教和祖先等方面体现出来。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历史文化有许多共同的地方,突出表现在汉字文化、儒家思想、律令制度、大乘佛教四个方面。
这些共同点的基础是汉字文化,因为儒家思想、律令制度和大乘佛教都以汉字作为其信息的承载工具。“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所以相当一部分人把东亚的中、朝(包括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日、越称做“汉字文化圈”。
——吴祖鲲、商学君《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文化圈形成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
成因:
以汉文化为主导;
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深受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繁荣的经济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对周边民族有吸引力。
(备注:古代朝鲜与日本虽然都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各自的国情不同,所以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朝鲜形成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并长期稳定,而日本则形成了以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幕藩体制。)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经济
文化
课堂讨论
结合所学,填写完成下列表格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融
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中古时期的印度
(南亚次大陆)
中古时期的东亚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古代日本
古代朝鲜
大化改新
镰仓幕府
西亚
南亚
东亚
政教合一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单元解构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探究任务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中国主要面向亚洲搭建的又一重要对话合作机制,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增强亚洲文化自信,促进亚洲协作互信,凝聚亚洲发展共识,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如果你有幸作为学校“亚洲文化嘉年华”代表,请准备一篇主旨演讲词,阐明自己对亚洲发展观点的认识,为亚洲文明发展献计献策。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