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八年级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粤教沪科八年级上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dB)。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二、过程和方法: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察、了解身边的声现象,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难点:区分响度与音调,以及对音色的认识。
教学方法 探究法、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学具 教具:鼓、小纸屑、音叉、示波器、录音机、蜡烛、火柴等学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 提问:同学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觉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大。 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新课教学 声音的强弱——强弱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音量。演示1:轻敲鼓面,然后重敲鼓面。提问:两次鼓声有何区别?提问: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时,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提问:有的同学,提到了振幅概念。那什么是振幅呢?教师总结: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教师可画图配合讲解)活动: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演示2:在鼓面上撒上小纸屑,轻敲、重敲鼓面。提问:⑴前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区别?提问:⑵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幅有什么区别?提问:怎样判断鼓面振幅的大小?提问: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有怎样的关系 结论:声源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演示3:用自制空气小鼓去灭蜡烛火焰。提问:观察后,你发现声音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幅有怎样的规律?提问:鼓面的振幅大小如何判断?提问:轻声说话和大声说话时,喉头的振动情况是怎样的?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发现:声源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活动:探究响度与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演示4:教师轻声说话,让前排学生和后排学生听声音的区别。提问:前排的同学和后排的同学分别说说,听到声音有何区别?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结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并且距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二、用波形比较振幅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通过声音的波形来比较声音的频率大小。提问:那能不能用声音的波形来比较响度的大小呢?提问:如何比较?演示4:用示波器将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显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提问:从波形上看,声音的频率相同吗?提问:如何判断?提问:从波形上看,声音的振幅相同吗?提问:如何判断?同学们的判断非常正确,我们就是通过判断波形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来判断振幅的大小,即同学们常说的的波形的高低来判断振幅的大小。波形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提问:响度的大小我们如何测量? 用老师手中的仪器就能测量响度的大小。这个仪器叫做分贝测试仪。活动:用分贝测试仪测量同学们的喊声。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dB,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三、声音的品质——音色活动:欣赏扬声器播出一段器乐合奏曲。提问:同学们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同学们能判断出这些乐器,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什么是声音的音色?结论:声音的品质,即音色,又叫音品。提问:不同的乐器为什么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呢?正确,正是因为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生的方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活动:让后排某位学生说句话,请前排某位学生猜猜是谁说的。提问:你们通过声音的什么特征判断出是某某的声音?打开电脑的音乐播放器Media Player,单击右键,选择波形/波浪,播放笛子、二胡、钢琴演奏的音乐,即可清晰地显示出响度、音调、音色不同时波形的变化情况。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生:声音的强弱不同。轻敲声音较弱,重敲声音较强。学生活动1:让同学们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感受声音响度的不同。生:物体振幅不同,用力的程度不同……生:物体振动的幅度。学生听声音的区别;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生:轻敲声音响度大,重敲声音响度小。生:轻敲鼓面鼓面振幅小,重敲鼓面鼓面振幅大。生:看小纸屑跳动的高度。小纸屑跳动越高,说明鼓面的振幅越大,反之亦然。生:轻敲鼓面鼓面振幅小,响度也小;重敲鼓面鼓面振幅大,响度也大。学生听声音的区别;观察鼓面的振幅及火焰的跳动情况。生:鼓面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生:看火焰摆动的幅度。学生活动2:用手摸喉头,先轻声说“啊”,然后大声说“说”。生:喉头振幅越大, 声音的响度越大。生:(前排学生)响度较大;(后排学生)响度较小。生:说明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生:能。生:比高矮;比高低……生:相同。生:看波形的个数。波形个数越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生:不相同。生:看波形的高低。波形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生:测声音大小仪器…… 个别学生对分贝测试仪喊话。生:有二胡、笛子、小提琴……生:形状不同、材料不同……生:某某说的。生:音色。引导学生讨论或阅读教材。 巩固对响度的理解。 让学生先了解振幅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加强对结论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通过直接感受了解响度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通过示波器展示的波形,让学生对声波的波形有更形象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波形判断声音的音调高低、响度大小。既能增强学生对“分贝”的感性体验,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经验,以加深理解。让学生感性上认识音色。学生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经验,以加深理解。通过波形图加强对音色、音调、响度的理解。
小 结 响度定义及影响响度的因素。2、音色定义及影响音色的因素。3、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学生跟着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 加强对知识的梳理。
课堂巩固 课本P38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
板书设计 一、响度——声音的强弱 1.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听者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二、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和发声体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有关。三、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总结出每个知识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心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用自制空气小鼓去灭蜡烛火焰这个活动,如果让学生小组探究,可视度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