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课 题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授课教师
课 时 1课时 授课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和特性以及手绘线条常用的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搜集手绘线条图像以及用手绘线条表达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表达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美术与其他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对手绘线条功能和特点的理解。 难点 用手绘线条进行表达。
教具 多媒体课件、铅笔、纸张 学具 铅笔、橡皮擦、纸张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手绘线条的功能,显现出其在社会中的广泛作用。同时用了大量图片说明了手绘线条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线条已有了初步的学习,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课堂在老师引导下最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激情和自信去运用手绘线条表现物体和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5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剧:从前,有个山村住着一对聋哑的兄弟,过着拮据的生活。这天正好是弟弟的生日,哥哥答应满足弟弟一个愿望。哥哥问弟弟:“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弟弟想着他曾经见过的一样好东西,比划给哥哥看。可是弟弟比划了半天,哥哥还是不明白弟弟的意思。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为他想个办法吧。二、(15分钟) 探讨新知:1、欣赏、讨论、分析:(讨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手绘线条图像。)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第9页有很多这样地手绘线条图像。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接触过这些图片? 让同学们观看用手绘线条图像制作的小动画。 2、讨论手绘线条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请学生填空):——具有叙事、交流、说明、记录、抒情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3、手绘线条图像的起源: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展示:贺兰山岩画—原始人类对动物形态的描绘;手绘象形文字——文字的起源)4、手绘线条图像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用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5分钟)课堂活动 (屏幕显示:做个游戏吧——“猜猜看”)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选1位同学到黑板前,快速画出所写物品,同组学生齐猜,进行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游戏。教师用秒表计时,限时一分钟,猜的多的一组获胜。(通过游戏过程,感受和体验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猜出这么多物品呢?——因为在黑板上作画的同学抓住了物品形象的基本特征。四、(10分钟)创作实践:大家画一画你能在5分钟内画出来吗?1、星期天的时间安排;2、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3、喜欢的卡通形象;4、最喜欢的服装、文具、食品……(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抓住物象特征,体现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大胆、果断地用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五、展示与评价:1、各组学生对作品展开自评与互评,交流感受。2、小组推荐作品,共同赏析。请几位学生到展台前,通过大屏幕展示自己的作业,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并进行自我说明,教师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参与评价。六、欣赏体验:神奇的手绘线条图像手绘线条图像还可以传达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它是会说话的图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手绘线条图像说了些什么?(播放沙画表演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手绘线条图像的魅力)。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手绘线条图像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广泛用途,也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作为21世纪的公民,未来的主人,手绘线条图像是我们每位同学终身学习必备的技能之一,希望大家能把它运用得更好,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学生参与情景剧的表演。其他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有想法的学生回答:写出来、画图表达等。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学生认真欣赏并体会。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特征。学生欣赏动画。 学生注意观察,共同分析。请思考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学生观察,同时要理解老师对照讲解的目的。激起大家画一画,试一试的想法。。学生会很兴奋,乐于完成这个练习,会很配合老师。在这个竞赛过程中,学生会复习到绘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学生思考并动手创作。学生是同桌互换作业,然后是欣赏交流,因为练习带有游戏趣味性,学生的回答能直率生动。 学生在兴奋之后静下思考一下这节课得到的启发和收获,并交流总结。 引起学生对手绘线条图像的兴趣。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观看小动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手绘线条图像的兴趣。通过演示图片让学生明白手绘线条图像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会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通过演示法让学生对手绘线条有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对其特点的印象。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实践。对作业进行点评,能够让学生很快的提升。 总结,对一节课的内容作下梳理。有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