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我们都会将衣服摊开来晾,这主要是通过增大衣服的 ,使蒸发变 (“快”或“慢”);北方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冰发生了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2.当发热病人体温超过37.5℃时,就可以往病人身上擦酒精进行物理降温,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新冠肺炎疫苗的运输需要大量的干冰,利用了干冰 从而降低疫苗的温度。
3.网购方便生活,冰棍也能邮寄。商家在包裹中放入干冰保存冰棍,因为干冰 需要 热,冰棍表面的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
4.如图所示,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人们会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 变成气态,大量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以上两空都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二、选择题
7.图中描述了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
8.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赞誉我国科技工作者。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9.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将湿衣服撑开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
D.樟脑球越来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白雾茫茫 C.霜打枝头 D.滴水成冰
11.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B.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C.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D.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12.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漫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正在消融的冰凌
B. 花朵上形成的露珠
C. 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D. 冬天形成的雾凇
13.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春天里冰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1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
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
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
15.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1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雾凇”的形成
B. “雪花”的形成
C. “露珠”的形成
D. “冰柱”的形成
三、实验探究题
17.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
(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 (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试管外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华形成霜。
(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对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此过程烧杯中水放热
B.“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C.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D.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
(3)图甲、丙两次实验中,能直接证明干冰升华的是 (选填“甲”、“丙”或“甲和丙”)。
答案
1.表面积;快;升华
2.蒸发吸热;升华吸热
3.升华;吸;凝华
4.升华;液化
5.凝华;液化
6.④;放热
7-16.C C B C C C D A A D
17.(1)升华;放出 (2)A;C (3)甲